去了。爹,杨阁老是不是真的在劫难逃了?”

  “只要他不做绝,皇上也不会做绝。为父刚刚说皇上宽仁是有两层意思,所以他若聪明就不该弹劾的过于重。”

  李兆蕃不解,“那……父亲为何不名言?”

  “看看此人是何心性。”

  李兆蕃感动。

  他觉得他父亲肯定是不用了,本身已经病入膏肓,不管荆少奎是什么心性和他也没什么关系,大概还是在为他考虑吧。

  “孩儿多谢父亲。”

  哪想到李东阳直接说:“莫要误会,不是为了你,是为了陛下。陛下将南京守备和应天巡抚这样的重职相托,自然需要更看清楚这个人。”

  李兆蕃:“……”

  原来是这样。

  荆少奎是和皇帝明过心迹的人,他一定要协助天子做好士绅除优这件事。

  也是因为那样才得以升此高位。

  若是在这个斗争的时候不表现表现,将来怕是要被皇帝记住。

  因而从李府回去以后,立马开始拟疏。

  没别的,弹劾杨一清和毛纪等人的霸臣行为。

  从京中到地方,从督抚要员到科道言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上奏疏反对杨一清。

  这种情况下,终局肯定是不远了。

  当然,士绅除优这件事本身是有很多人反对的,所以痛骂张璁的人同样不少。

  不过大势难违。

  杨府。

  “阁老。”

  王鏊站在门口呼唤。

  “是济之啊。进来吧。”

  王鏊仔细看了一下杨一清的状态,“阁老,又是一夜未眠么?”

  “在……想济之的话。”

  “下官这点水平,能有什么值得想。”

  杨一清转身看了一眼王鏊,他忽然有些羡慕起来,“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句话还真是不错。济之天生被人认为重义轻利,加之你鲜少与人相争,到最后竟可以出淤泥而不染,这看似简单,实则不易,让人神往。”

  王鏊说:“几日以前,阁老也是这样。几日以后,说不准下官也会和阁老今日一样。”

  这话有些意思。

  杨一清听来听去的,其实也听明白了。

  就是一切,都超脱不了皇上的-->>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