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自己也明白过来了。

  之后,尤址的身后来了一个太监,他附耳说了几句,尤址默默点头。

  “来人呐。”

  几个侍卫到他的身前。

  “在!”

  “工部尚书毛纪擅离职守,重清名而轻国事,不思处理部衙要务,却在此冲撞承天门要地,着下狱看押。”

  毛纪一怔,他倒是不怕坐牢,但是怕安这种罪名。

  而且这明显是皇帝故意的,

  要说擅离职守,今儿在这里的全都擅离职守了。

  皇帝现在故意揪他这一点,属于‘没事找事’,可他也否认不了。

  “微臣触犯天颜,死不足惜!但天下大事,皆系于陛下一念之间,陛下纵使盛怒,也不可不见臣子啊陛下!陛下!”

  “着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司会审毛纪渎职之罪。审清以后交内阁决议。”

  这句话是较为艺术的。

  皇帝真是要收拾毛纪不会是渎职罪,随便扯一个抗旨不遵,还不是要了他的命?

  但真要这样,这会儿这帮官员反应定然不小。

  反而是不轻不重的渎职罪,让很多人进退维谷起来。

  毕竟天子没有下死手,他们也不好太过激。

  《大明律》中有明确的记载渎职罪的处置标准的:凡官不奉公法,擅离职守,轻则杖一百,徒三年;重则斩监候,以其犯罪情节论。

  这种交由内阁决议的,肯定是轻一些的渎职罪。

  再考虑到他不是真正的渎职,可能就是几十板子的事。

  但量刑多少,都是上面的人一句话,万一给你弄个‘徒三年’,那也挺难受的,说到底,他们现在都是渎职。

  “杨阁老。散了吧。”

  杨一清当然不肯,皇上这番脾气是左也不行,右也不行,他也不能让这种状况持续下去,朝中大事他又不敢自己真的做决定的。

  “还请公公转达圣上,杨一清身为大明之臣,对陛下之忠心,天地可鉴。老臣愿去官、也愿令死罪,只求陛下回心转意。”

  尤址什么话也没说,转身离开了。

  王鏊起身,“所有人都各回部衙,越是这种时候,越要各司其职,政务为要,不可轻忽!”

  毛纪被抓走了,少了这么个乱事的源头,众人都安稳不少。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