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做生意很差吗?

  你想想看有什么好办法,把少府的生意做过去。思路打开一些,不要只卖丝绸和茶叶,海贸如今这么兴盛,陆路运输不一定有海贸赚得多,到时候老百姓不乐意,容易做不起来。可以卖点别的。”

  顾人仪也研究过的,“草原上的人,其实物资匮乏,生活艰苦,他们缺茶叶、缺盐巴、缺布帛,什么都缺,只是可能没那么多钱买。”

  “你说有道理。”皇帝迈开步子往前走,边走边说着,“不过只要互市,总归是有贸易的需求。有贸易就有钱赚,有钱赚就有汉人要过去,汉人在的地方,朕就得保护。到时候可以专门筑造一座城池,让东西方的人在那里互相贸易。而且你还得再想想,朕说了不是只卖这些,朝廷不是每年都要求军器局制造更好的火器吗?那么汰换下来的,一样可以卖出去。”

  众大臣被最后的这句话有些震惊道,“陛下,火器可是战场利器,岂能卖人?”

  朱厚照反问:“你不卖,这些火器就不会流入到西域么?”

  文化和技术的交流是很难阻挡的,当然,他只是举这么个例子。

  “朕只是说可以,没有说一定。”

  顾人仪脑子还是活的,他说道:“微臣明白陛下的意思,陛下是要重建商路。其实汉人也有许多好东西,只要朝廷开放和鼓励贸易,想必是会有繁荣的那一天的。”

  “前提是,要让这些人知道,只能与大明贸易,不能与大明开战。”朱厚照摸了摸下巴,“西域尚且还好说,蒙古草原则是麻烦,他们逐草而居,就算赶到极西之地,也有回来的一天。”

  这一切其实就是科技发展问题。

  如果肉类能够保鲜储存,那草原就是后院,朱厚照肯定会发动人去商牧,养牛、养羊供应全国甚至还能出口。

  边上,杨廷和这些大臣还在说着什么北方游牧和南方汉人的历史根源,朱厚照不仅一句没听进去,而且他已经想到了别处。

  “……诸位爱卿,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肉可以储存,经长距离运输而不会发霉变质,那大明一样可以在草原上放牧;如果大明的火炮火枪能打的更远,威力更大,那便不需要残酷的砍杀;如果船只能造得更大,那一次就可以运送更多的货物;如果纺织机可以优化,也许缠丝织布便能用人更少而产出更多……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