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以奴婢愚见来看,严提学忠心耿耿、胆大心细,此次山西之事更是冒死传递消息。因而奴婢以为为显我皇仁义,连升三级可为妥当,他本是正四品官,连升三级就是从二品……”

  从二品已经很大了,地方布政使、按察使是正三品,巡抚才是从二品。

  而在京,从二品就是侍郎官,大理寺卿其实不过正三品。

  但品级是一方面,明朝因为内阁大学士低品级、高权力的运作模式,实际上使得品秩成为了衡量一个官员重要性的其中一个因素而已。

  当然了,不管怎么说,这个职级要升上去,那就是一飞冲天。

  踩对一步,人生改变,严毕云就是现实的例子。

  “……从二品的话,奴婢以为可授侍郎官。”

  朱厚照沉吟着点头,侍郎官其实不错,再熬个几年,把上面的那人熬走,那么就可以接任尚书,那就不一样了。

  不过他总是觉得这样有些不够。

  严毕云拼着性命不顾也要来向他告密,实际上能力还在其次,关键在于这份忠心。

  作为皇帝,他要用好这份忠心。

  翌日,内阁六部尚书全都入宫,他们都是来给皇帝上贺表的。

  朱厚照翻了几本,平稳开口道:“山西的事轻拿轻放,朝野都不要讲太多,过去了就过去了,不过犯案人员不能轻放,此事交由王守仁全权处置,他跟朕说河套的移民不够,这便正好,全都流放过去垦荒吧。此事简单,你们还是议一议如何给他们二位嘉奖。”

  杨一清言道:“陛下,臣以为王守仁调兵遣将、迅速扑灭叛乱,当为头功,山西提学严毕云冒死带话,忠心耿耿,当居次功。王守仁可授太子少保、都督佥事,继续总督河套军管区,严毕云可授刑部侍郎。”

  太子少保和都督佥事都是正二品,问题倒没什么问题。

  不过朱厚照感觉王守仁扑灭一个小叛乱对他来说太容易了。

  “陛下,臣以为不妥!”

  “喔?”

  提反对意见的,不是旁人,正是王守仁的亲爹王华,他言道:“严毕云身为提学,愿意为分外之责冒险而行,由此可见其胆识,且,若非有其密报,则朝廷不知山西事矣。因而臣以为严毕云应为头功。至于王守仁,他虽领兵平叛,但一来陛下早有布局,二来其帐下皆朝廷精兵,他的功劳实在不足道,因而恳请陛下温言嘉奖,如此-->>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