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两淮盐进行销售。

  这个是核心利益,如果不是行销区的优势,两淮盐又能比其他地区的食盐好到哪里去?

  这样两个致命招打出去之后,尤三春所经营的两处盐场忽然间成本降了、销路有了,经营状况大为改善。

  但实际上,是暗中有一双手在帮助她。

  朱厚照当然不愿意自己推动的改革半路夭折,如果拍卖盐场的商人难以生存,那后面就没得搞。

  因而严嵩上奏这些事时,他暗中指示拍卖所联合地方政府和其他地区的转运司,打击违规跨区的销售行为,正好也找个理由查一查另外几处转运司的腐败问题

  其他区的食盐少了以后,市场出现真空,两淮盐又活了过来,这里头尤三春所销售的食盐价格最为便宜,于是两处盐场的食盐很快销售一空。

  至今年,尤三春以及惠盐记在两淮地区迅速火热起来。

  但是盐这个东西和地里长粮食似的,一年的产量是有限的,就算弄得再好,卖完了也就卖完了。两淮盐场原本有二十多个,总不能现在两个就把市场全占了。

  正德四年,惠盐记红火了一年之后,尤三春也开始变得忧虑起来,说到底,她那套培训的法子,慢慢的会给人偷学去的。

  到时候,她又怎么办呢?

  所以她正在通过各种办法,联系严嵩。

  一来今年拍卖再拿盐场,二来再要一个‘政策’。

  朝廷原先防止单独的盐商做大,所以对于盐商之间进行盐场转让是严格限制的。不能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最后弄出个资产千万的大商人。

  但是呢,商人也是聪明的,他们找到了这个规定当中的‘漏洞’。

  就连朱厚照也没想到,严嵩估计也拿不准主意,才将情况写成奏疏递进皇宫。

  “这种情况,拍卖所同意了么?”朱厚照问的是拍卖所的所副司徒昊。

  “回皇上话,严所正还未同意。只是,这是惠盐记所请……所以严所正觉得必得上奏陛下,由陛下裁决。”

  朱厚照摸了摸下巴,法律、规定没有完美的,聪明人总会在其中找出空子。

  朝廷禁止的是盐商之间进行盐场经营权的转让交易,明眼人一看就是不想单独某个盐商占有太多盐场嘛。尤三春估计也是明白的,所以她换个思路提了个请求:盐场原先归谁经营就是归谁,这个死规定不动,但是惠-->>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