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肯定应答,“造,他们渡河以后,我们也立马渡河。陛下是有交代的。况且……我倒不觉得连渡口都不守,兴许已经在路上,可以试试……”

  这是一次功劳啊,王守仁本身是还好,他所得的圣宠已经足够了,不过他还得为手下的人考虑。

  “仇钺,本官派你领左卫八百精兵闪击镇城,你可敢?”

  仇钺粗狂汉子一枚,他豪气而应,“有何不敢?!”

  王廷相领的是步卒,朝廷还没那么多的银子养这么多的骑兵。

  甘肃有三万,河套有一万余。

  近五万的骑兵部队,以一个中期王朝的国力,其实快到极限了。其他如宣府、榆林,基本就是两三千人的规模。

  所以,仇钺一旦领左卫军出击,那么必定会抢在王廷相的前面。

  虽然说温良恭俭让有时候是挺重要的,但是王廷相可是一点都不和他客气呢,这么着急,难说没有抢功劳的嫌疑。

  这个时候,王守仁不能再软糯。因为是一军统帅,军队里面都是气血十足的青壮,谁会服一个软绵绵的人。

  当然,王守仁也不准备独占全功,他已经将木筏让给王廷相,让他先渡河了。

  “那便去吧,若是能成,这个功劳可不小。若是不成,你也不可孤军深入。”

  “末将领命!”

  八百人这个数量,要渡河还是相对简单的,左右也就是几个时辰的事。

  实际上,安化王是派人过来守渡口的。

  这帮人经过一番商议,决定以何锦义为讨贼大将军,周昂、丁广为左右副将军,孙景文为军师,统率一万两千兵马,直奔灵州北渡口。

  但的的确确是朝廷‘未卜先知’,动作太快了,三十号出事,转眼就有官兵进驻灵州所,仿佛就在等着似的。

  何锦义也是走到半路,忽然听闻灵州所出现官军开始渡河。

  帐下孙景文一听都有些慌乱,他急切的说:“大将军,渡口有失,则朝廷大军可源源不断而来!必须击敌半渡!”

  “本将军知道!但根据奏报来看,渡河之兵已有数千,具体如何还应从长计议。”

  孙景文听后都傻了,“大将军,时间紧迫,再从长计议渡河之兵只会更多啊。我军距渡口不足四里,正应冲过去,一击而溃!”

  ……

  另外一边,张-->>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