掰着手指头数,肯定不会有错的既得利益者,是这其中一些负责盐运的官员、走通了官场路子的盐商、监守的太监甚至宫里的一些太监、外戚以及宗室的王爷。

  所以他们都是朱厚照的敌人。

  既然是敌人,那也不管他们姓不姓朱了。

  弘治允许他们剜大明朝的肉补自己的疮,可他是不会允许的。

  今日之事,也只不过是开始罢了。

  李广所得的利,绝对不少。传言到了上千万两之巨。

  但朱厚照估摸着他应当不敢都拿出来,否则形成了‘震惊’,他不死也该死了。

  傍晚宫里毓秀亭走水的事给了文官们一个绝佳的口实。

  虽已经到了晚上,但朱厚照能想得到,外臣那边一定已经动起来了,而且波涛汹涌——就是无论如何都要请皇帝除去这个大害。

  连周太皇太后都开了口说皇帝信任李广太多。这叫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晚上李东阳的府里群贤毕至,

  谢迁、王鏊、吴宽、王华……全都在列。李东阳坐主位,他边上是谢迁,其余人列两旁,下去能有七八个人,全都精神抖擞。

  这是关键的时候,睡觉什么的已经不重要了。

  要说什么商量其实已经不重要,无非八个字:仗义死节,正在今日!

  只是太子这一节……有人觉得要知会一声,有人觉得不必。

  但王鏊还是把自己该说的说了:“李广是很受陛下信任的。要想诛杀此僚绝不是那么简单轻易的事情。虽说眼前机会难得,但若有什么变化也并非不可能。殿下与我等同心,咱们以殿下为首,自然气势更甚。”

  “今日殿下在乾清宫的话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连续两句说的那李广是百口莫辩。”众人提起这一节也是觉得心中大快!

  因而觉得皇太子是和他们一样。

  况且,连日来人们都听说了太子忠厚、孝顺的美名,这自然就是个贤王。

  当然,皇太子微服出宫,以及要置办学宫之事,也是有些人反对。

  “应当是有意。”李东阳这时候出声,“不过,我不赞同,此事让太子领衔。”

  王鏊颇为奇怪,他赶紧看了一眼谢迁,发现他老神在在,似乎并不惊-->>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