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吏部尚书梁储回奏,“到了。”

  “就让他暂摄部务吧,过几日内阁拟道旨意,令何世光署理工部。”

  何鉴也是老臣了,为官一向有贤名。虽说左侍郎的板凳都还没捂热就升了尚书有些快,不过赶上曾克明去世,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王鏊自然领旨。

  “借着克明公这件事,朕也有几句话要与各位爱卿说道说道。朝中李、谢二人先后离京,内阁说是两位,其实只有王先生一人。

  朕前段时间又遇行刺,锦衣卫稍做调查,又牵扯出复礼派、无为派等各类官方或非官方的小报。于是朕才知道,还有那么些人躲藏着、相互之间传递对朝廷的不满,甚至诽谤朕躬。朕命锦衣卫拿了一些人,朝中还有人说三道四,只当朕是软弱可欺之君。

  这是在京。

  在外,还有鞑靼领兵入寇,戕害我百姓,掠杀我子民。是可忍、孰不可忍。

  值此朝局糜乱,神州动荡之时,朕希望今日在乾清宫的诸位爱卿,能够放下恩怨、嫌隙,与朕同心,共克时艰。”

  王鏊领头,各部尚书全都跪了下来。

  “臣等誓死与陛下同进退!”

  朱厚照把局势说的很严重,但实际上好处在于,几年来,他手中聚拢了这么一批可以相信的重臣。

  地方上,也都有自己提拔的官员掌舵,要想乱,那是不容易的。

  “先谈那个复礼派、无为派之事。打铁还需自身硬,外敌入寇,若是内部不干净,说不准就有人里通外敌,把京城的门都给开了。诸位爱卿,不是朕要砍这些读书人的脑袋,如果不是行刺的事,朕都没有理会过他们,但此时是国家大战之时,这件事容不得半点马虎。”

  朱厚照话说的平常,但背后却异常的残忍。

  他是皇帝,如果调子这么定,到处牵连之下,可能会杀掉几千人。

  但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

  正好有这个机会,扫除这一批污泥浊垢。

  心不狠、手不稳。这个时候不能有妇人之仁。

  脾气又硬又臭的闵珪,任着刑部尚书,但其实是个心软的人。便是他听着皇帝的理由,想说什么,又不知道从哪里反驳。

  最后只能是压不住心情的情感,问了一句:“陛下,此番抓捕,尚不知牵扯多少人。然,臣亦深感眼下情形之特别。只是陛下……臣斗胆请问,-->>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