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阳先前和顾左说过几次,所以他了解。

  但谢迁却听得一脸茫然,“撤销运司和盐课提举司?那么往后大明的盐政由谁来管?少府?”

  “谁也不管。”

  “何意?”

  “谢阁老,你觉得私盐能彻底消灭么?”

  谢迁自然摇头,“历朝历代皆有私盐之弊。”

  “为何?”

  “因为私盐的价格低。”

  “不,是因为私盐价格低,而仍然可以获利。”李东阳是明白的,“官盐因为有贪墨存在,其成本总是大于私盐,所以私盐无法消除。除非,都是私盐。”

  知道他震惊,

  李东阳便多解释几句,“半年前,陛下就在考虑如何解决盐课之弊。他与顾礼卿商量,考虑可以将盐场的经营权进行拍卖。相当于一种租赁,即盐商付一笔银子,获得盐场五年的使用权限,五年之后再行归还。如此一来,朝廷不必去管食盐怎么生产、怎么销售。全部交给盐商。”

  谢迁大惊失色,“可这样,盐业岂不是为私人所把控?!”

  “几个商人能把控什么?只不过这种办法确也有其自身的缺点。当然,其好处便是降低了朝廷的成本,从运司开始的一众盐政官员可以全部撤掉,如此光俸禄也要省下十几万两。与此同时,朝廷仍然可以通过拍卖获得盐课。”

  这么说起来,

  赵慎的这封奏疏应该给了皇帝一个很好的借口。

  “若陛下真有此想法,又何必在扬州这样大动干戈?”

  “朝廷这样动一下,盐法的变革推起来才轻而易举。否则哪里会有这么听话?”

  皇帝做事从来是都是思虑周到。

  而且别的不说,

  光是从扬州抄出来的银子便不会少于五百万两。

  为了这些银子,也值得动一次手。

  朱厚照也知道这一点。

  但他现在要愁的是作为皇帝,他手里持有的财富太多了。

  虽然通过加强军事的同时赈济最底层的灶户,可以一定程度上稳定局势,至少不会出现大乱,可财富如此集中,就是富国而穷民,长此以往,后患无穷。

  如果花钱再慢一点,加上扬州抄没得银两,内帑大抵-->>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