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有的放失的真正含义,也是皇帝一贯做事的风格。

  其实四月时还有一件大事皇帝特别关注。

  因为上直亲卫中甲、乙、丙三级卫所会有演武大会,优胜劣汰嘛,一年是甲级卫,不代表年年都是甲级卫。

  而演武的内容非常硬核,根本没有什么关系不关系、人情不人情的。就好像兵部根本没想好怎样打仗似的,搞得演武所比试的内容来不得半点作假。

  首先就是方队站姿比试,不是比谁好看,而是比谁能保持一个姿势时间久。

  这玩意儿能有什么人情可言?你一炷香,他两炷香,长就是长,短就是短。

  这其实是朱厚照想出来的,虽说他不是什么军事大家,但这一点关乎到军队的服从性,这种基础东西他还是知道的。

  演武的第二项内容则是急行军,五公里的长度,谁先谁后分出个一二三来。

  其实在朱厚照看来,这个年代的军队,如果能在这两点上做得好,听指挥、有体能,那打几场仗以后就是战斗力颇强的军队。

  演武的第三项内容才真正关乎到战斗。

  战斗以小组的方式进行,每组三人,不玩阴谋诡计,就是三个人硬碰硬打斗。不过这个事情提前很久就开始了,因为每个卫所有五千六百人,都来参加,小组实在太多,来不及。

  所以军中规定各卫所先自己内部挑选,每个卫所挑最强悍的三十人,十个小队。这十个小队的成绩也是积分,积分的和就是本卫所的积分。

  所谓积分都是新词儿,全是皇帝的主意。

  由此也可见,皇帝对上直亲卫的建设非常重视,

  除此之外,还让军学院、能识字的学生充实中上层军官,而且对于各卫所的训练、建设往往都是亲自关心、亲自安排。

  今年,或许是正德元年的关系,皇帝更加重视。

  其实当年永乐皇帝就一直比较注重军队的战斗能力的保持,他会通过地方军和京军的比试来进行操练,但自从那时到现在,京中尚武的风气也就偶尔燃起来过。

  现如今除锦衣卫外,上直二十五亲卫的指挥使任命,朱厚照全都一一过问,而经过几年时间的过渡,所有的指挥使都是军学院出身,

  这是皇帝亲领的军队,不需要向任-->>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