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虽然轻缓,但听在杨廷和的耳朵里也觉得很有力量。

  尤其是感受近来遭遇,鼻间竟有丝丝微酸。

  “殿下,言重了。为人臣,替主分忧乃分内之事。殿下也不必格外施恩,臣恐无福消受。”

  “我不是要施恩……”

  杨廷和:“……”

  “昨日,我已向父皇奏请,将你调离东宫,转任地方。想来,不日便会有旨意。”

  他想了很多种开口的方式,

  还是觉得直来直去的好些。

  绕太多弯子反而显得不够诚意。

  杨廷和也思维混乱了,刚刚他还有些感动呢。

  而且上次殿下在李旻面前力保自己,本以为会是好的结果……万没想到会是这样。

  但君为臣纲,上面是什么旨意,他就要怎么做。

  “臣愿为殿下驱策。”他的头埋得更深了,大概是觉得自己的人生低谷到了,那就要接受。

  遭遇再差,也要活着啊。

  朱厚照就是知道他会这样才特意将他召来做一番嘱咐。

  “圣人之书,你读得很好。不过自你高中进士,应该还未治理过一县吧?”

  “殿下所言甚是。”

  “大明这么大,两京十三布政司下不知有多少府、县。你若自认不凡,可愿到地方实践实践?”

  杨廷和渐渐听出了殿下的话,似乎是有些深意?

  “请殿下示下。”

  “我会的。这几日你们教了我一个词,叫一心为民。”朱厚照扭过头去看向窗外悠悠的说:“我刚刚说让你转任地方,你心中定然有一种情绪,是欢喜或是悲伤都有可能。不管是怎样,你杨廷和首先想到的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还是离开东宫,远离了太子,以后会致你仕途不顺?这答案在你心中,我不多问。”

  杨廷和心中震颤,

  殿下竟有这样发人省醒的话语。

  “殿下之言,振聋发聩!”

  “此外,常在京中,地方如何,底层百姓如何,全凭他人一张嘴,自己都没亲眼看过,而在翰林院也好,东宫也罢,苦熬了多年所得来的是什么?不过一本政治履历,但于治理一县一府的经验却没有分半增长,哪怕口若悬河,也不过是书上看来的前-->>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