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大军倒不如给我三千精兵。”

  于子初心说,我就是看得起你么,你也不能敞开了在我面前吹牛逼。

  你三千人搞定了,我带着三万人还没啥功劳,这叫什么?

  所以他马上就露出了怀疑的神色。

  但王守仁只是笑,“于指挥使你信我,挑出三千精兵,高盖山的那伙山匪,我们转瞬间就可将其消灭。不过是真的三千精兵,最好能让下官亲自挑选、亲自整编。”

  于子初略微有些不乐意,不过他想到了王鏊。浙闽总督非常信任这个小子,他这里不愿意其实也没用,两个人争起来,王守仁到王鏊面前一句话,还是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既然如此,于子初也就没必要去得罪这个人。

  要三千,那就三千,出了什么事反正不要找到自己就行了。

  “好!那我们回去之后便挑三千精兵!不过……不过剩余的人用来干什么?”

  “令其守城即可。”

  这个时候守城是没什么危险的,山里的盗匪难道还敢来攻打福州城不成?即便真的来打,这么一帮泥腿子连城墙都摸不到。

  所以这个没问题,于子初也觉得有道理。

  王守仁其实颇有些兴奋,还小的时候他就对兵事感兴趣,这么多年了,终于可以在这里练练手。当年他曾经和他老爹说过:给我五万兵马,我能荡平草原!

  迎接他的就是王华的一顿训斥,不考科举,成天做这些美梦。

  现在么,虽然还不是几万的军队,但三千……也可以过把瘾了。

  在王守仁看来,剿匪必须要小股精兵。

  因为山路不便,就那么一条窄窄的路,最多走两个人,三万、五万有啥区别?反倒是自然条件艰苦,所以需要精壮的、意志力强大的兵卒,这些人才能够翻山越岭顽强作战。

  再有,这个山头和那个山头之间相互有联系。用兵之时,切断敌人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基本常识。山匪的战斗力弱,但是一旦他们相互配合,且又熟悉地形,这就比较麻烦,最好是可以各个击破。

  所以三千官兵还要再分,面对鞑靼分兵是危险的,但在这里,五百精锐就能够将一处山匪打得落荒而逃。

  可这样一来,又需要非常高效的指挥。所以其实人少是一种优势。人多成了劣势。

  兵无常势、水无常势。用兵没有什么所谓的大忌,如果有-->>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