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也就是费宏,当年是詹事府的左赞善。

  “他人现在何处?”

  “在任湖广参政。”

  朱厚照的手指有规律的敲击着,最后点头了,“就任前,令他照例进京。”

  费宏走出了和杨廷和一样的政治轨迹,先是詹事府属官,随后调地方任知府,考绩优秀于是升做参政,这次又一步提拔为布政使。

  再下一步就该进京了吧?

  这种事情多了,大家就看得懂了。看来皇帝是很喜欢这种类型的官员。

  “朝廷表现的好的大臣多应在地方,巡抚、布政使、按察使……这是朕最为关心的职务,咱们这些人搞得再好,如果布政使在地方为祸,那就没有意义了。林尚书,”

  林瀚出列:“微臣在。”

  “依朕看,朝廷要定期对省级官员进行培训,可以不要全国一次性,分三年吧,两京一十三省的主要负责官员都要进京接受培训。吏部也要加强对这类官员的考绩。”

  皇帝又有新思路。

  不过这并不影响任何人的利益,所以没有什么阻挠的理由。

  对于朱厚照来说,能力培训之外,还有政治培训,他现在刚登基,接下来就要有节奏的撤换这些地方大员。

  目前的大明,权力的传导是靠人,狭隘的说是自己人,就像王华、杨廷和这些人在地方,朱厚照的旨意下去就顺畅的多。

  丁祖萍这样的应天巡抚,则会有别样的心思。

  如果到处都是丁祖萍,那三年规划也好、五年规划也罢,写得天花乱坠,真的一施行发现布政使这关都过不去,还玩个蛋啊。

  “……朕知道,官场里都以做官做到京师,做到六部、内阁为最终的目标,但官员系统要如一潭活水,有进也有出,不是说到了京师就不会再到地方的……”

  刘健等人都在想,皇帝忽然讲这样的话是什么意思?是不是继续在表达对内阁的不满?

  皇帝也一再强调地方官任职的履历问题,如果这些话再结合内阁三位阁臣的为官生涯就不一样了,因为他们三人都是中了进士、然后就到翰林院苦熬,帝师、讲官、修实录……似这样一步步当上了阁臣。

  今年正月,为了出不出兵一事,内阁三人统一起来不支持皇帝,皇帝到现在还在揪着此事不放,因为经过这次事他发现,内阁不能铁板一块。

  不是说他们-->>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