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礼卿兄所言,此事已经十有八九?”

  顾左也不敢十分确定,“除非……有什么意外,”

  权势是没有了,但有些人还能以读书人的傲骨,不计生死的劝谏。

  王琼动得则是另外的心思,朝堂上的人怎么争和他没有关系,他是想在其中找到自己的机会,现在机会自然来了。

  就是上疏支持圣上。

  只要站得对,仗打不打得赢,他都可以升官。

  顾左又提醒说:“一旦朝廷用兵,到时候肯定要江南富庶几省筹集军需粮款。到时候这担子可要落在德华兄的身上了。这一节,要早做准备。”

  王琼并不在意,“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一切要看圣上的旨意。”

  其实在彭泽出京之前,他也听到鞑靼人又寇边的消息。

  但他思来想去,还是要上疏劝谏。

  路上经过通州,他有同年伍颐年在此为官,特地前来相送。多年好友相逢,胸腔之中的那种报国理想又激发出来,更加坚定了他这种想法。

  而这个时候的紫禁城,其实比很多人想象得要安静。

  新任皇帝给这些年迈的大臣都设了坐,刚刚那封军报,他们也都相互间传递看了。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app,换源app,.huanyuanapp安装最新版。】

  朱厚照抄着手斜靠着椅背,“都看完了,没什么要说的吗?边关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和士兵,他们可都眼巴巴得看着朝廷呢。朝廷总得有个话吧?”

  一向有主意的内阁在这个时候也沉默了,什么意思还不明显吗?

  就是类似这种大事,内阁可能也很难如皇帝的意。

  “都没话?都没话,朕可要说了……”

  “陛下。”刘大夏最近还沉浸在先皇去世的哀痛之中,他其实心志已哀,拱了拱手道:“老臣以为似鞑靼寇边事,以往先帝时也曾发生过,如何处置,有成例在先,还望陛下能够择一二以用之。”

  “臣也以为,不可妄动。”刘健一向老成持重,对于新皇帝所表现出的锐意,他心中其实是担心,“陛下刚刚登基,正是向天下臣民展现革新气象之时,如果擅起兵戈,一旦战事不利,臣恐有不忍言之事。”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