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眼里。

  达延汗的开局可比朱厚照难多了。

  满都海哈屯给牵着才满十岁的小女儿的手,顶着寒风给这位草原之雄披上羊皮制作的暖衣。

  女人知道自己的男人忧虑的看着南方心里在想什么。

  “今年在大明的劫掠所获不及预期,粮食不够、肯定有人饿死,布匹不够、也肯定会有人冻死……”

  雪花落在巴图孟克的胡须上,随风一晃一晃。

  这平脸的汉子露出一股狠劲,“只能等明年了,等冬天一过,咱们再打过去!”

  满都海哈屯亦有些忧心,“不要急。大明的变化缓慢,前几年还看不出什么,但他们的小太子一定有所准备。所以选择能训练勇士的边关守将,又整顿马场,喂养战马,还从他们的南边强行征银供养骑兵,我想他们一定是想突入草原,抢走我们的牛羊,践踏我们的部落!”

  弄不好,就是万劫不复。

  “怕什么?草原、大漠是我们的天下,他们就是有再多的军队找不到我们也没用。”

  的确也有些道理。

  所以现在的边关,就是一个字,熬。

  大明逐步加强军事力量,收紧物资控制,鞑靼则像一头勐虎,到处冲撞要死咬一口肉下来吃。

  鞑靼人、明人的日子都不好过,都在苦熬。

  好在,大明在大同的骑兵口粮是有保证的。

  弘治十二年,这支部队的指挥使杨尚义获得了直接向太子上密折的权力。它的名字当然不叫密折,这样说就太容易引起朝臣的误解了,它的官方名字叫《关于大明铁骑半年度发展情况的报告》。

  最早时,杨尚义还不知道怎么写。但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在他已经知道太子的要求了,首先要写概况,多少人、多少马,面临什么形势、遇到什么困难,哪些解决,哪些没解决,需要什么支持,做出什么贡献之类的。

  这每半年一次的报告,太子都是亲自阅览,而且火漆封印,不允许任何人半路打开,擅自打开者死。

  所以说户部不敢欠饷,兵部不敢欠马,万一给杨尚义打个小报告,太子绝对找他麻烦。所以这支骑兵部队最大的敌人其实是自身,外部资源是不缺的,只有内部的腐败、偷懒才能毁掉他们。

  为此朱厚照又塞了不少军学院的学生进去。

  如果说锦衣卫是因为天子亲军的名头而横行霸道,-->>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