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年间就有这样的现象。

  再有,朝廷把一匹马交给百姓去养,会要求一年你给我产一匹小马驹,但这个小马驹合不合格要送去验,这个验,就有学问了,因为验就得有官吏负责。

  这可是执法岗。

  平头百姓抱着马去验了,合不合格就只看小马驹是不是活蹦乱跳?

  所以自弘治开始、到嘉靖隆庆年间,老百姓就不养马了。

  不就是赔么,我宁愿赔也不养。养个马费人、费时、费银子。我不如凑笔银子直接赔了拉倒。

  因而当时还记载有很多‘虐小马’的情况。就是好好的小马驹,也要给它弄死,反正就是不养。

  但‘我赔你’这话讲得容易,搁许多平常百姓基本就得卖儿鬻女。如此沉重的负担,导致此时的养马之地——河北百姓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正德年间,直隶霸州文安县爆发了刘六刘七起义,被称为“响马盗”,这次起义规模颇大,起义军从北直隶开始打、打到山东,竟然还回攻京畿,当然是没成功了,但后来又转战河南、湖广、南直隶等广大地区。

  前后打了三年才平定。

  这可是中原腹地,农业国家打三年仗,这损失什么概念?

  所以仔细去梳理上述获得战马的三个方式,不要说朱厚照了,就是内阁这帮国家顶级人才也开始低头沉默、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刘阁老说了半天,无非就是把杨一清的建议再优化一下,杨一清说要“严私通禁,尽笼茶利于宫”,其实就是禁止茶叶走私。刘阁老就说朝廷应该支持。

  至于宗藩所占的马场,迄今为止弘治皇帝动作最大的就是拒绝岐王和雍王的奏乞罢了。

  而清查田亩,也是近期不会所为之事。

  这就是封建时代国家的困境,因为既得利益者庞大,所以必须要有军队,才能改革得动,而要有军队又必须把那些利益抠出来一点,这不是死循环么。

  朱厚照感受到了,这是一项大事,怕不是一两道圣旨、一两个月就可以解决的了。

  “……杨一清所说的严查茶叶走私,诸位以为如何?”

  李东阳抬手称道:“臣以为不妨一试。”

  这就是让杨一清去冲锋陷阵、去顶雷了。大家自然都没太大意见。反正得罪人的事情是杨一清干。

  “韩尚书。”

  韩文出列,-->>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