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岂不是为了一己之意气,而置天下黎民于险境?

  继而也有官员反驳,“太子殿下是大明的储君,自然是要展现我大明的武功,朝廷整军之策本就是光明正大,何以不能示人?难道殿下不提,鞑靼人自己便瞧不见?!”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pp,野果阅读!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yeguoyuedu】

  类似这样的争斗与吵闹持续了很久,而且随着时间推移,越发激烈。

  这个时候京师开始出现一种叫做《明报》的东西,上面开始刊登一些朝廷的国策,譬如整军,从圣旨、到目的、到动员,一篇系统的文章被列了上去。

  虽说妄议国政是不允许的,但大家都知道,背后是太子。

  所以也没有人去攻击这一条。

  文官集团对此很警觉,他们最近被逼得太狠了。

  “太子殿下这一套已经用的很纯熟了,便是不论做什么都先占住大义,譬如学宫是为穷苦百姓,整军是为朝廷强军,咱们即便反对,也是各讲各的道理,这样一来……”

  其实近来的效果已经显现了,就是如焦芳这样的人,蠢蠢欲动。

  吴宽同程敏政说:“朝中有许多官员开始倾向于太子,缘由便是太子替他们脱去了投机之徒的后顾之忧,学宫也好、整军也好,说出去都是为国为民,可你我都知道,这其中有多少小人是为了自己的进身之阶所考虑?长此以往,朝中必为小人所占据。”

  他哪里知道,朱厚照的标准,并非君子小人,弘治时说用了许多正直之臣,结果呢?还不是有一大帮人欺上瞒下,大肆贪墨,国家的政治生态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有的时候,生态在逼着好人成为坏人。明朝的文官体系,就是逼着大家都成为‘道德模范’,到最后就很容易变成只讲道德,不讲模范。进一步推而论之,就会大面积出现那种皇帝这个言行不合圣人之道,那我便不干了的官员。

  这让朱厚照怎么治国?

  他不需要满朝的‘孔子’,他需要好官。

  而且干不好活的,不是说就惩治不了你。

  杨廷和上回还被申斥呢。

  说到底,他更为实用一些。当然,后世之君能不能模彷便不一定了。

  所以吴宽的担忧倒也不是完全没有理由,程敏政听起来也觉得不难理-->>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