谕德这个职位虽然只是从五品,但明代职级低而地位显是正常现象,王华还是翰林院日讲官呢,这种皇帝身边的近臣,要么不出京,一出就是一方大员。

  “实庵先生……可是成化十七年辛丑科的状元公?”韩子仁只是个举人,说起来这个也是羡慕的。

  “不错。”

  杨廷和余光扫了扫他,“方正,当今太子绝非平庸之主,便是我出任青州知府、实庵先生出任布政使,这都不是常例。因为殿下说过,为民办实事的官员才叫真正的好官。”

  这么说起来这也是在鼓励他。

  “方正的表现,我已经报给了殿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只要做到这八个字,将来……也未尝不可期盼呐?”

  这话说的韩子仁心头激荡,热血难抑。

  但转头又想到黄文佑,那也是一种结局啊。

  “下官谢过府尊!府尊,不知黄文佑所犯何事?”

  这个现在也可以说了。

  “殿下扣下了鞑靼使团的费用,黄文佑上疏,言殿下重蹈当年覆辙,要开大衅于边,将来必为国招患。”

  韩子仁嘴皮子一翻,“迂腐。以往我大明也是以礼相待,可鞑靼还不是照样寇边?”

  杨廷和点点头,“你倒是能马上领会殿下之意,不容易。”

  “不过话说回来,如此行事的确会给人借口。就为了……银子?”

  “为了整军。”

  韩子仁眼睛一亮,“殿下,奇人也!”

  山东的事了得差不多,

  当初的专办官员,户部尚书周经也启程回京。

  谢迁早就回去了。

  此外,詹事府詹事吴宽、吏部左侍郎韩文也都前后抵达京城。

  吴老先生离开了京城几个月,心中始终‘惦记’着东宫太子,他走的时候就知道东宫不知要搞出什么事情来,

  但纵使做好了心里准备,真到京城时还是吓了一大跳,

  张天瑞升了左谕德,把书院办得风生水起,那个他昔日看好的王鏊天天讲学,明里暗里的说着圣人之书不足以办事的道理,

  还有一事,令他心脏都要骤停了,便是太子把鞑靼人给得罪的死死的!

  这是要干什么?!

  早前他就和王鏊说过,当今太子是智足拒谏,文足饰非的人!将来必有新、怪之法,-->>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