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了脑的人斗嘴?

  “臣明白了。只是这样的讲学怕是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奏效。”

  “不急,我有时间,更有耐心。”

  了不起等他个五年八年。

  反正无论如何一定要办。

  其实要说换几个官员,这真的也不难。弘治皇帝和他的父子关系那是古来少有,对他也言听计从。问题在于换了个状元,上来还是个状元,这便没有意义。

  讲通了这一节,之后的事就简单了。

  张天瑞将书院的牌子挂在了大门上,书堂、院舍全都打扫了干净,寻了个远近闻名的大夫,又挑了十来个家世清白的孩子,这医学院的授课其实也就开始了。

  朱厚照要求给他们定制统一的服装,这些都是有积极意义的,比如说增强凝聚力和荣誉感什么的,反正后世的那一套拿来主义就是。

  这,是要给京城的百姓和低品级的官员看看,当今太子可是要为百姓做事的。

  而藏在其中的,则是王鏊所要负责的事项。

  按照东宫的旨意,王鏊回京的第三天即祭出文章,详细论述为什么钱桂、赵母庸等人该严加惩治。

  同时在书院之中开始讲学,他本是一代大家,朱厚照说的是实事求是,但他后来改为‘经世致用’四个字,其意为治理世事,切合实用。所反对的就是理学家不切实际的空虚之学。

  这实际上是明清之际顾炎武等人的学术思想。

  朱厚照在这方面没那么深的造诣,只觉得和他所表达的意思差不多便采纳了王鏊的意见,其中细节也任他发挥。

  如此一来,

  京中果然掀起波澜,

  王鏊的奏疏过后,亦有其他科道言官,或是各部官员上疏反驳。

  当然,王鏊绝不是孤军奋战,像是詹事府右谕德王华、左都御史戴珊也开始动笔写文章,支持王鏊。

  戴珊是手下的官员有犯事儿的,他自己若还要硬说他们犯了错不该罚,这……也说不过去,不知道的还以为你自己是不是有罪想要开脱呢。

  弘治皇帝在乾清宫里奏疏翻到头疼,但他知道,任何一事只要有争论,那么对于皇帝来说就不怕。

  因为这样一来文官集团就是分裂的。

  就是仍在监狱之中的钱桂失去了希望,

  他本以为自己是御史,言官这个身份能护着-->>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