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

  如果按照一石一百八十斤计算,就是六千三百斤。按照一亩地收三十斤租子计算,要收到六千三百斤租子就需要二百一十亩地。要维持二十万八旗步甲兵,就得拿出四千二百万亩土地。

  再按照一户佃户耕种五十亩计算,就是八十多万户。

  也就是说,朝廷只要拿出四千二百万亩土地和八十多万农户,就能养活二十万八旗步甲兵了。

  而现在北京周围的皇庄加八旗都统衙门管辖的旗庄,差不多就有半数了!而盛京周围还有许多皇庄、旗庄,这几年盛京将军府又从山东、直隶招募了许多无地农民去复垦土地。两千万亩加四十万户即使还差一些,应该也差不太多。而且现在辽东那边还有的是大清入关前后这几十年中被抛荒的土地。

  那可都是肥得流油的黑土地,随便种种就能收几百斤,一亩交三十斤租子再加个二十斤的田税绝对不多。

  而山东、直隶、山西等省的人口又比较多,只要大清朝廷肯给每家每户放个十亩二十亩的黑土地,招佃三四十万根本不是问题。

  至于二十万八旗兵虽然含旗量百分百的旗人现在越来越少了,但只要有一年六千三百斤米面的待遇,招齐二十万之数问题是不大的。哪怕是没有一丁点含旗量的绿营,只要能给足这个数目的土地、房产、佃户,他们还是会为大清卖命的。

  而对于底下的八旗大小旗主和佐领们来说,由直接发银子发米面改成给底下人分田产佃户,利益其实更多。

  因为大清入关后的办法是将八旗子弟拢在一起看牢了虽然可以躺平了吃喝,但是那些八旗大奴才也从原来的大小诸侯变成了朝廷的官员,权力和油水都减少了。更重要的是,这官位权力是不能世袭的,可没有什么爸爸是都统,儿子接班当都统的道理。至于大小旗主的位子倒是可以世袭,可问题是大小旗主早就给架空了,没有什么实权,世袭的就是一虚名。

  而以后,大清朝没了东南的钱箱子、米袋子,没有办法把八旗子弟圈养起来,就只能恢复在关外时候的老办法,让底下人搞点封建化。

  到了那时,旗主就又是大诸侯,下面佐领就又是小领主,而都统、副都统、参领之类的,就又是皇上和旗主派出的官僚

  被康熙这么天天画大饼,西安这边的八旗官员们居然都觉得三分天下也挺好的只要大家都能分到一个佐领,能当个八旗小领主保个底,以后也没什么好怕的。

  即便-->>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