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之所以可以趁虚拿下江宁,就是因为他的那点大义名分在作怪。不过他的那点大义名分对他的实力而言,实在有点大了。名大力小,必为名所困!他现在有了当年他老祖宗朱元璋缓称王、高筑墙的地盘。但当年的朱元璋不过是韩宋的江南等处中书省平章,在元末群豪之中并不突出。

  而如今的朱三太子却没有办法缓称王,因为他有明朝传下来的那点大义名分。朕不会让他做大,吴三桂和李自成,也不会愿意崇祯皇帝的儿子在江南做大的。毕竟崇祯时被李自成逼死的,而吴三桂造反的目的是自己当皇帝,不是替他人做嫁衣裳。

  至于武昌的李自成,现在他还不敢打出自己的旗号,而是自欺欺人地以李奉天之名行事.看来他是在打缓称王的主意。当然了,他没有大义名分,实力也有限,想要打开局面将‘三国演义’变成‘四国大战’可不容易。而且他的年纪也大了,没有了往日的雄心,除非有什么外力相助,否则这个李自成恐怕就要当个守土之贼了。

  而大员岛的郑经,两广的王辅臣他们虽然也有点实力,但却只是马腾、士燮、公孙之流,不出意外,天下是落不到他们手中的。所以咱们应该尽可能加以拉拢,避免在大局未定之前,在他们身上耗费太大的力量。”

  听完康熙皇帝一番分析,底下的大臣也不得不在心里面承认,这个小皇帝还是有点圣明的,就是器量有点小,而且刻薄寡恩。否则鳌拜不会被逼走,吴三桂也不会造反,现在的大清天下就还是一片安宁。

  康熙继续说着自己的想法,“所以朕的办法,就是四个字‘堵吴困朱’!所谓堵吴,就是不惜一切代价要把吴三桂堵在西北,不能让他的主力冲进关中,否则我大清就得和吴三桂共中原.如此一来,咱们就得全力以赴对抗吴三桂,便再无力量对付朱三太子了。

  而困朱,则是在堵吴的同时,将困朱三太子于江宁摆在第二位。现在朱三太子已经控制了江宁城和周围的五个县,估计很快会和耿精忠合成一股。虽然这二贼的兵力合在一起也不算多,几个县的地盘也不算大。但是咱大清在江南同样没有多少可用之兵.暂时就只能设法困敌了。

  诸位都说说,有什么困敌的良策妙计?”

  “皇上,”大学士索额图第一个就开口献计了,“奴才建议立即在湖州、扬州、九江、镇江设立江南大营、江北大营、江西大营、江东大营,把江宁的东南西北四面都给围住!”

  康熙满意地点点头,这个索额图就是有时-->>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