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藩开始在衡州练兵的仅仅半年之后的咸丰四年初,湘军就首战告捷,击退了攻入湖南的太平军大队。在之后的几个月中,湘军还在岳州重创太平军,打死了太平军骁将曾天养,收复武昌、汉阳等地,并在这一年的年底攻陷了太平军重兵布防的田家镇,进围九江城。

  虽然湘军没过多久又被石达开打得大败亏输,但那并不是湘军的战斗力不行,而是曾国藩只会打呆仗,打不过太平天国的翼王石达开。

  而曾国藩在遭遇石达开之前湘军的一连串胜利,也已经能充分说明只要敢彻底贯彻“兵为将有,兵随将走”的原则,是可以速成出一支精兵的。

  如果没有这支“速成湘军”,靠八旗兵和绿营兵两个战五渣,大清朝肯定是过不了咸丰年的!

  而目前仅仅拥有应天府江南五县的新大明小朝廷,最需要的也是一支可以在几个月内速成起来的精兵.有了这支精兵,南京小朝廷才能站稳,才能抵挡住大清朝方面可能发起的反攻,而且也不至于落入“耿太师、耿丞相”的手中。

  至于这支速成精兵会不会和历史上的湘军一样,在完成其使命后迅速腐朽,则不是王忠孝目前要考虑的。

  而“明献帝”朱慈炯也在心里面反复权衡着王忠孝的路子,这个“兵为将有,兵随将走”的办法似乎也许应该还行吧?

  反正他就一“献帝”,要求也不能太高,想要和太祖爷一样牢牢掌握军队是不大可能的。既然他自己掌握不了,那么让一群“兵为将有,兵随将走”的营头来掌兵,怎么都强过把军队全部交给“某太师”和“某丞相”吧?

  毕竟一群营头不大可能篡位啊!

  “献帝”只有一个,篡来了给谁当?

  想清楚了厉害关系,“明献帝”就点点头道:“李中堂的办法果然高妙.兵如果不为将有,那将又怎么肯全心全意练兵建军呢?兵如果不随将走,那兵又怎么会把将当成衣食父母,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呢?不过这个高饷养兵.咱们能供得起吗?”

  “暂时还供得起,”卢三好点点头道,“两江总督衙门和江宁织造衙门都不在满城里面这两座衙门都被咱拿下了。多隆是个大贪官,臣的人已经从他的衙门里搜出了十万多两白银,还搜到了二十多万两瑞银江南分号的银票,加一块能有四十万两。江宁织造衙门里面的存银更多,不下五十万两,还存了大量的布匹和绸缎,价值也不下十万两,光是这些就有一百余万两了!

  另外,应-->>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