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库。那库里日常存储运输的,不是一般的货物,而是铁钱和铜钱。

  铸钱这件事,素来是北朝的短处。大金建国百年,自身铸钱极少,多用宋钱和辽钱。郭宁在山东立足以后大开矿冶,但当地主要以金银矿为主,铸钱这种技术活儿,并不擅长。

  待到南北贸易规模暴增,北方一度陷入钱荒。好在这时候李云说通了南朝的宰相史弥远。于是史弥远和和大周携手,在两国边境的淮南、淮北一线连续重启了多个铜矿铁矿,今年以来产出的铜钱数量,据说已经超过南朝孝宗时候最高的岁铸额度。

  这些私铸钱币的半数,直接转入了大周财政;还有半数,都是史相爷的私财。他老人家愿意花用在大周,大周自然喜不自胜,把这位财神爷高高地捧着。

  这其中,少不了李云的奔走协调。李云还知道,那位顶着福州商贾名头的,其实是史弥远的侄儿,曾经被李云痛打的史嵩之。

  当然,如今两人若有再见面的机会,冲着金山银海的面子,怎么也要相逢一笑泯恩仇了。

  李云顺着大路,穿过五六个大型的坊市,一路到城东,刚刚过了辰时。

  那个施三嫂身为本地有名的中人,并不亲自在坊市奔走揽客,而是在坊市旁边买了个小院子住着。

  小院子位于深巷尽处,看巷子里往来的人不少,多一半都是跟着人来面会这位施三嫂,请她中介托办事的,还有些人满面春风,手里提着用来送礼的点心盒子,看起来是藉着这位中人的帮助,赚了钱或者得了好处。

  天津府的府尹张林,是个办事很细密圆熟之人。李云记得,他早年整顿直沽寨的商业,对各种牙行以及单个牙保、中人的涉及范围都做了限制,还有各种书面的规定,不容逾约。

  但这施三嫂,倒是厉害。看她门庭若市,显然帮办的不止聘人,还涉及担保买卖乃至各种生意的牵线搭桥,仿佛不受天津府尹的规则限制。

  数月不曾细查这些,天津府里竟多了这么一位遮奢人物?

  李云站在巷门外,不急着进去,反倒是关注进进出出的客商,思忖半晌,领他来此的老卒有点惴惴,在旁解释道:“这施三嫂确是本地得力的,我们打听过,官面上,民间,名声都好。郎中,咱们府里不常用人,偶尔赁些人手,并不敢疏忽。”

  经过昨天一晚上揣摩,这些老卒们约-->>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