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更是艰难异常。

  这样一来,宣缯就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判断。

  去年开封那边传来消息,说中都粮秣物资急缺,那是真的。史相一度授意阻断向北方的粮食走私,也确确实实给中度朝廷带来了绝大的麻烦。

  自那以后的一年里,金国的中都朝廷就一直在刻意经营与大宋的关系,试图用各种方式与大宋达成暗地里的合作。他们谋求宋国的铜钱,谋求宋国的粮食,为此还不惜私下拉拢大宋的官员,组建专门用于海上贸易的商行。

  这是为什么?

  皆因东西两金并立的情况下,郭宁不能明着向大宋服软,非得维持住对大宋的强势,才能继续以正统自诩。但他又非得依靠着海上贸易,才能维持定海军政权那么庞大的军队和巨量的开销。没了海上的财源,他看似烈火烹油的局面一天都维持不下去,就更别谈更进一步,篡夺大金国的帝位了。

  大宋的财力如果转而投入到与开封厮杀的战场,必定会影响与中都的贸易,中都绝不乐见。

  大宋如果在与开封厮杀的过程中蒙受惨重损失,接下去要么倒向开封,要么满朝激愤,厉兵秣马,这也同样会影响与中都的贸易,中都也不乐见。

  站在中都朝廷的立场,希望大宋保持着稳定,希望史相一直掌控朝局,并维系着与北方周国公的默契。这才能使得郭宁在中都放手投入那些百年大计,并一步步地压制皇权。

  那么,当大宋需要中都朝廷出动兵力,牵制开封的时候,他们能拒绝么?

  说到底,又不是要他们起倾国之兵与开封厮杀,牵制就够了!

  吃着来自海上的粮食,拿着来自海上的钱,他们哪有拒绝大宋请求的道理?

  其后数日,宣缯和耶律楚材数次饮宴,在酒酣时旁敲侧击打探,愈发确定了这个判断。所以他专门遣人雇了轻舟出港,以最快速度直趋定海,把这个情况密信通报给史相,并要求史相传令淮南、京西等方面全力以赴地抵住金军,千万莫要服软,也不必担心战局恶化。

  在密信里,宣缯断言,郭宁虽然尚未接见,但定海军的大势如此,根本没法改变。他们很快就会响应大宋的要求,出兵牵制开封。而只要他们在河北西路或者大名府方向动用一两万的人马,稍稍作势,从开封攻入淮南和京西等军州的金军就只有撤退的一条路。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