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杨玉环表示,症状只是缓解并未根除,还需要继续打针吃药直至痊愈。

  李云泽对此自然是无所谓,毕竟治病救人乃是行善积德之事,也是他的爱好之一。

  作为一个好人,当然不会拒绝助人为乐的快乐。

  李云泽整日里待在大明宫内忙着治病救人的时候,大唐朝廷依旧是在没完没了的忙碌,甚至到了超负荷的事情。

  因为李云泽可不是中年之后沉迷于享乐而放弃的李三郎,他夜夜日日在大明宫打桩的同时,也没放松过对朝政的关注与安排。

  大量的具体事务被安排到了每个人的头上,而且还不时的会派人过来催促。

  杨国忠出任了监察御史,专门去抓朝中大员的小辫子,谁敢怠慢立马就会被他打小报告。

  这份工作非常符合杨国忠的胃口,他最喜欢干这个事儿。

  此时大唐的国政,说白了一点都不难,具体就是打击门阀勋贵,土豪劣绅们的利益,强行拿走之后再分配给平民百姓。

  再有就是轻徭减负,与民休养生息。

  大唐的国力很强,能够支撑这种动作。

  以前做不到,那是因为李三郎沉迷享乐,一个人就用掉了三分之一的财政收入。

  他为弄钱来享受,重用权宦奸臣,皇亲国戚。这帮人又黑掉了三分之一的收入。

  剩下的那些,要分给整个大唐去使用,还要优先供应连绵不断的战争费用。

  这种情况下,当然是不够用了。

  可是现在,李云泽自己剩下了李三郎的三分之一,他的皇宫之中人口已然减低到了李三郎时期的不足十分之一,身边妹子更是从数万之众降低到了两个。

  而重整朝政,废掉了权宦,压制了皇亲国戚,重击了勋贵门阀土豪劣绅,更是收回来三分之一还多。

  这么一大笔的收入用在民生上,效果自然是立竿见影。

  也正是因为如此,大唐内部沸腾到只缺一个导火索就能爆发的民怨,才算是逐渐被安抚平息下来。

  再往后,就该是将注意力与矛盾转移去外面了。

  毕竟除了儒家大头巾们之外,全世界都知道转移矛盾最好的办法,就是转移到外面去。

  相比起不起眼的新罗以及极度崇拜大唐的扶桑来说,李云泽的目光一是天竺,而是中亚肥沃的土地。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