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过程虽然漫长,可恰好能赶上这边的粮食供应后继无力之时。

  搞不好到时候能派上大用场。

  出了电报局,他迎面遭遇了两个西装革履的男人,一个日本人,一个白人。

  为何他能一眼认出日本人?

  汉奸头,仁丹胡,不到一米六的矮个子,典型小日本相貌。

  在魔都,日本人就好像英国佬的狗。

  所以,赵传薪猜测旁边的白人是英国人。

  果然,一开口就英伦腔:“中国的天灾,你没必要传回国内吧?你们报社难道还要给本土粮商通风报信么?”

  日本人说话要抬头才能正视对方:“不,这关乎国计民生。我们国家的粮食长期处于紧张的平衡状态,任何风吹草动都不容忽视,我担心中国的天灾会影响到日本的粮价。”

  两人说着话,进入电报局。

  此前还有个仇,赵传薪一直没有报呢。

  日本人刺杀他,他只是在报纸上抗议了一下,不痛不痒的,或许不管是列强还是清廷,都在看他的笑话。

  听了日本人的话,他脑海里闪过了一些念头。

  日本的“明治维新”无疑是非常成功的。

  在日俄战争,日本胜利以后,国内的许多有志之士纷纷赶赴日本留学,想要效仿日本学习强国之道。

  这股留学风潮影响很广。

  但在这些成功背后,也埋下了某些危机的伏笔。

  赵传薪心思电转,嘴角忍不住露出了笑意。

  他和依然逗留在上海的刘佳慧打了个招呼:“你们去港岛吧,英华先生等人陪同,彼此有个照应。”

  刘佳慧惊讶道:“你不去么?”

  “去再多人,也不能凭空生出粮食,我从别地方想想办法。

  对了,谬之先生,你认得日本翻译么?”

  这一趟监督小组吸纳社会各界人士的举措,算是走了一步好旗。

  这些人天南海北多少都有些人脉,尤其是办《大公报》的英华。

  许多事都仰赖于他。

  英华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啥事都找他,这两天本想与刘佳慧亲近一番,看看有没有机会升华他们的“慈善友谊”,却忙的脚-->>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