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荣道:「并未有。蔡国公的意思,是鞑靼人北上渡河,也乃是权宜之计,这是其在之前入寇时被宁夏边军查知,且黄河南岸的百姓早已有防范,加上花马池和石沟驿两战中,鞑靼接连折戟,鞑靼没有取得成果,只能妄图北上以扭转败局。」

  朱佑樘点头道:「那这么说,其实鞑靼人北上渡河,也不过是临时起意,只要边军将士能英勇奋战,他们想渡河劫掠,也不是易事。那就先等战果吧。」

  「是。」李荣点头。

  总算把太子上奏这件事给应付过去。

  「拿着。」朱佑樘突然伸手招呼李荣。

  李荣走过去,朱佑樘把奏疏交给他,他还很纳闷,不明白皇帝要做什么。

  「给秉宽看看,看他教出来的好弟子,平时学问都不修,天天琢磨这些事,朕像他这么大的时候,生怕在学问上有什么偏差,而他呢?」朱佑樘言语之间还有些生气。

  李荣也在琢磨,皇帝这是打算迁怒于张周这个先生?

  谁知朱佑樘话锋一转道:「说得对也好,总是说一些不着调的。让秉宽平时可以教他这些,但要适度,治国还是要有学问和胸襟,如果秉宽能教一些天相堪虞什么的,朕也不阻拦……就是这个……让秉宽自己看着办吧。」

  李荣一时间也无言以对。

  这位陛下……

  明显是在教儿子这件事上,也是有些迷茫的,大概当父亲的也不知该把儿子往哪个方向培养。

  觉得儿子尚武不是什么好事,但也知道儿子顽劣,现在好不容易有一件相对正经的事情把儿子的注意力吸引过去,还能苛求什么呢?

  说给儿子教四书五经,教他经史子集,这小子能听吗?

  所以皇帝大概都没法给张周这个先生规划方向,最后也就是任由张周随便去教,放任自流的意思。

  当天下午,京师成国公府内。

  成国太夫人正在接见来客,正是之前托朱凤去给张周做和解的永康公主,她亲自来也是想让朱家老太太看在她的面子上,在这件事上多出力。

  「长公主先稍候,已派人去请老身的孙儿,想来在路上,快到了。」

  朱胡氏也没料到长公主亲临,对于这样一个强势的长公主,她是有苦难言。

  之前两家是有点交情,但关键是你所托的事有点难办,我们老朱家也想巴结张秉宽,奈何人家也没-->>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