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抚,若没有张周的首肯,那都是白搭,还真以为让你们出来举荐,就能由你们决定了?

  张周道:“回陛下,臣对于山东按察使刘宇所知不多,不好评断。但既是刘阁老推举之人,想来在治理一方上,必有其能力,臣不便反驳。”

  刘健认真道:“若蔡国公你觉得此人选不合适,你尽管直言。”

  张周笑着摇摇头道:“在下入朝时间尚短,所知悉的人甚少,至于用谁不用谁的,还是要看刘阁老等德高望重的同僚举荐,在下岂敢僭越?”

  即便刘健已经料到今天张周就是在“示弱”,但还是有点招架不住。

  因为他实在看不懂张周如此做的目的。

  “刘宇。”朱佑樘道,“让朕再行斟酌吧。”

  说到这里,朱佑樘还特地看了张周一眼。

  大概是觉得,张周或是因为在朝堂上不方便反对,回头私下去跟张周商谈一番,到时张周再反对再举荐旁人,照样也是可以的。

  这就体现出朱佑樘对张周的“回护”。

  ……

  ……

  大同巡抚的事,看似是暂定了个刘宇,因为众官员对刘宇熟悉的人也不多,加上是刘健从张周的“牙缝”里挤出来的一个大同巡抚,传统文臣对于刘宇似乎还是充满期许的。

  李荣道:“陛下,宣府巡抚马中锡已经多番上奏请辞,如今宣府军饷之事治理不当,户部已着请陛下再派人前往宣府,打理宣府府库之事。”

  大明边镇的规则,宣府主要是作为西北粮仓大本营存在的。

  弘治十年宣府军饷出现重大问题时,是由时为户部左侍郎的刘大夏兼佥都御史,以宣府巡抚的身份,治理军饷之事,并在一年之内令宣府地方军饷得到了改善,但刘大夏却激流勇退选择了告老还乡。

  马中锡因为其能力的平庸,即便有一颗所谓的忠君爱国之心,奈何忠心和清廉是不能当饭吃的,耿直也不能,再加上西北改粮开中盐引制度之后,军需粮草状况每况日下,以马中锡的能力显然不足以克服如此大的问题。

  朱佑樘又抬头望着在场大臣道:“宣府府库之事,诸位卿家有何见地?”

  这次还没等刘健出面推举于谁,张周走出来道:“陛下,宣府粮仓军饷之事,涉及到西北各边镇的安定,若治理不当,只会引起军中将士的动荡不安,所以臣提请,以前户部左侍郎刘大夏,重新启用回-->>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