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能有多少见识?

  这思路谁都能理清,但话却不好说,唯独只有喜欢调侃的谢迁走出来笑道:“蔡国公果真是善于教导太子,竟在此等时候,以太子的策略为先?”

  张周道:“谢阁老说得正是,其实本来我也打算自行领兵的,但奈何贼寇来势汹汹,截于运河周边两岸,地方官府无所作为,这时候我与太子北上,也是被逼着没法。可别小瞧了太子,太子在军政方面的见地,很多时候也是让人称道的,既然太子的策略得当,我为何不听呢?”

  言外之意,我们作战完全是被迫的。

  敌人就挡在面前,我们又没跟钟十二的主力正面硬拼,只是去端了钟十二的老巢,随后也不恋战就北上了。

  用太子的策略……围个山寨而已,还需要计较到底是谁的策略吗?结果是胜,那就行了。

  谢迁耸耸肩,也懒得说什么了。

  ……

  ……

  山东剿匪的事说完,朱佑樘心情倒也不错。

  本来他还想在朝堂上,就太子南下南京这件事,好好抨击一番,甚至对东宫讲官也进行一番惩戒,毕竟是东宫讲官平时没把他儿子教好。

  奈何因为张周是东宫讲官一员,皇帝竟好像忘了这回事一般,就好像太子外出是他准许的一般,这件事就算是如此揭过了。

  私下里……

  大概朱佑樘还是会教训儿子的。

  随后由李荣,将皇帝差遣张周、陈宽二人,配合对京营士兵进行淘汰和更换之事,当众宣布。

  此消息一出,朝堂上登时感觉到一股压抑的氛围,尤其是西班武勋那边,明显能感觉到极大的压力。

  动京营,相当于动大明的根本,京师戍卫军队的稳定,也涉及到方方面面,毕竟大明的勋臣多半都是在京营中供职的,这也等于是动了大明勋臣的利益……涉及到的事情太多,以往大明不是不想改革,最后一直到正德时期才完成初步改革,还是通过中原叛乱等外部因素所催生。

  说白了,都知道弊端很多,但都不敢动。

  “臣领命。”张周最后走出来,显得意气风发态度坚决。

  兵部右侍郎熊绣走出来道:“启禀陛下,在京三大营等将士革操等事,关乎数万将士及百姓福祉,牵一发而动全身,还请陛下三思而定。”

  不是旁人出来反对,而是张周的属下出来,有点兵-->>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