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咕。

  儿子这是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别人一辈子都完不成的事,自己这个当爹的就这么去抹杀了儿子的功劳?那儿子不会恨自己吧?

  还有……

  不但是儿子承蒙了张周的照顾,得到实惠,连自己也深受其利。

  在于张周修撰成《大明会典》,让他们这些在翰林院清苦过活,十几年都没什么好机会晋升的人,突然有了“功劳”,军功章上也自然有他这个翰林侍讲的份儿。

  父子俩现在都马上要因张周的恩惠,而得到官职上的提升,可就因为张周不为世俗文臣体系所容,就要连同张周的功劳,连自己父子二人都要受影响?

  不甘心啊!

  李东阳大概也知道,让人家直接去推一个超品的伯爵爵位,是有点过分,所以他要做好沟通和安抚之事,他道“伯安回朝之后,至少也应该是六部员外郎,甚至可为六部郎中,等他有了为官处事的经验之后,再出镇西北也不迟。”

  “至于德辉你,先前陛下曾允诺要在翰林院诸多人中,递补一名翰林学士,阁部也会推举于你。”

  王华道“不必如此。”

  他很清楚,就算内阁要推荐他当翰林学士,也不是因为内阁真把他当成最佳人选,毕竟先前内阁推选翰林学士时,可是以杨廷和跟梁储为先的,加上皇帝推荐并最后中选的王鏊,他王华连个决赛圈都没进。

  你现在突然就说我是最佳人选……这话谁信啊?

  就为了我推辞儿子的爵位,因此而来安抚我,大可没那必要。

  李东阳叹道“《会典》修撰多年而成,你居功不小,朝廷也都看到你的功勋,连陛下也时常提到你。”

  王华道“此都乃是他人之功,在下不过是尽了一点本分之事。在下今日便写上表,请以陛下调伯安回朝,以他年轻尚无资历为由……请求陛下让他多加历练。”

  不用等皇帝下了敕封爵位的诏书,我现在就上表替儿子推辞,算是满足你们要求了吧?

  “嗯。”

  李东阳也没想到王华如此识相,点头后露出满意的笑容。

  ……

  ……

  清宁宫。

  朱佑樘正得周太后的传见。

  “……本来还说,让周家两个后辈,跟着去西北锻炼锻炼,秉宽如此会用兵,让他们有机会为大明建功立业,何以最-->>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