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他们一起站。

  而张周则继续笑着,他哪边都不去,就立在中间……那种全场瞩目的感觉,还挺好。

  反正我是来廷辩的,皇帝让我站哪我站哪,如果按照你们的指引去站,肯定会有人说我不懂规矩。

  但就算是这样……

  文臣那边看向张周的目光,也都个个带着嘲弄,似真就把张周当成了不识礼数的升斗小民。

  ……

  朱祐樘看此架势,也就不谈别的。

  他一摆手,让已走出臣班准备奏事的户部尚书徐经回去。

  “诸位卿家,昨日里,户科给事中华昶,参劾翰林学士、本次会试的主考程敏政,提前鬻题,并有会试考生张周、唐寅、徐经等人,或牵扯到其中,今日朕叫来贡生张周,与华昶当面对质。”

  皇帝说到这里,华昶赶紧又从臣班中走出来,他道:“陛下,臣乃有程敏政鬻题的证据。”

  “呈上来!”

  朱祐樘也不客气,你有证据是吧?拿啊!

  华昶急忙改口道:“是有证人。”

  这个近乎大喘气的说法,就算是文臣,很多人也在皱眉。

  直说是风闻言事也不丢人,非说自己有证据,皇帝跟你要,你却说是证人,感情你也知道就算马上去找人,一时半会也回不来。

  所以你想表达,由你口中“转述”的话,就等于是证人证词?

  此时刑部尚书白昂走出来道:“证人都姓甚名谁,可是列了供状,并做了签押?交由法司,一并做定谳。”

  华昶道:“并未有,不过何时都可以添补,还请陛下下旨,将涉案人等一律下狱,过堂问责,一切便清楚明了。”

  本来就没证据,其实连文臣大概都知道,华昶这属于以道听途说的消息,来做上奏。

  虽然从法理上来说,风闻言事并不能算是过错,可涉及到礼部会试鬻题这么大的事,在不经过细节求证的情况下,就贸然上奏,将外间的传闻捅成一件大案,这做法就有点过头。

  至少文臣也觉得,华昶太心急。

  朱祐樘道:“你没有罪证,就要将你所参劾的人下狱,并无此道理。你所谓的证人证词,是可以回头再补,你可以将名单一并列出,朕这就让东厂前去擒拿,到朝堂当面论事。-->>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