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建昌卫的地动是老天降罪于因走私不成诬陷勋贵的彭泉,那时别说是惩罚张延龄,到时彭泉和地方将领估计都要遭殃。

  “刑部。”朱祐樘见没人回答,只能主动去问。

  白昂走出来道:“陛下,臣认为此尚可。但也应在其二人发西北叙用之时,一并彻查建昌卫之事。”

  朱祐樘道:“朕不想节外生枝,此案就到此为止。朕不想再听到有人提及。散了吧!”

  ……

  ……

  朝议结束。

  在张延龄的问题上,皇帝再一次“大获全胜”,用一个近乎子虚乌有的彭泉走私的事,把张延龄发西北戍边的罚罪结果给定下。

  也不出意外的,在朝议结束之后,内阁两人又成为众矢之的。

  谢迁也不耐烦了,对围上来的人道:“谁若有异议,大可去自行上奏,陛下说不想再听人提及,难道你们为心中之公义,就要将天理置若罔闻了吗?孰是孰非不在法司定谳,要在这里靠嘴皮子商定吗?”

  谢迁是想提醒这些人,不要一有什么事就当事后诸葛亮。

  你们有本事去朝皇帝发飙。

  我们内阁跟你们一样,也都是给皇帝办事的,没说有什么听起来不公的事就要梗着脖子往前冲。

  大臣在抱怨声中往宫门口走。

  刘健和谢迁走在回内阁值房的路上。

  谢迁道:“算算日子,内帘阅卷,这两天也该结束了吧?”

  “嗯。”刘健点点头。

  会试阅卷结束,将意味着李东阳将会回来,到时有李东阳在,很多麻烦都可以由李东阳出头,李东阳对付那些没事找事的同僚可是最有经验的。

  谢迁问道:“陛下突然如此不留余地,还提到了所谓建昌卫地方走私之事,会不会是有人在背后给他出谋划策?听意思,不像是正经的提议。”

  言外之意,会不会是张周在背后煽风点火?

  刘健摇摇头,没过多评价,但显然他心中在记挂另外一件事。

  随着会试阅卷马上结束,外间对会试鬻题的传闻也是愈演愈烈,就怕这两天可能要发作了。

  ……

  ……

  朱祐樘心情不错,再加上这两天他跟妻子和好,精神头又旺盛,趁着出去晒晒太阳溜达时,又到了坤宁宫。

  本要跟-->>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