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一次。有的甚至还亲自实践过,确实获益匪浅。”

  回忆了几个呼吸,李悝接着道:“盐城农业方面也有一本期刊,这本期刊专门讲述各种先进的、实际的种田知识,名叫农书,这本农书每十天发行一期,每一期我都认真的研究过,看过不止一遍。如今,闭上眼睛,脑海里就能回忆起我所看过的每一卷农书。”

  “盐城,鼓励国人、方士亲自下田耕地。”

  “普通人累死累活一年也就种十来亩地,亩数更多的话,就做不到精耕细作,如果一个人负责五十亩地以上,可能就是简单的撒撒种子,其余多余的举动,根本没时间也没有精力去投入到每一亩地之中。”

  “农书上说,一个普通人,如果没有钢铁打造的优质农具,锄头、镰刀、铁锹……那么一个人一年精耕细作的亩数可能都不到七亩地。”

  “可是农忙尤其是收割的时候,气候一到,就那几天功夫,时间一过,收成就会严重受到影响。”

  “普通村子的办法是花钱请人过来帮忙干活,可是这里平均每个人二百亩地,整个村子的壮丁也常年不在村里,这个方法行不通。”

  “至于国人使用特制的大型农具,一个人一年就能耕上百亩地甚至好几百亩地这种事,并不能解决寻常百姓收割难的难题。”

  萧何微微点头,眼前这位李悝,是个能干实事的:“李兄说的都是真的,这六万亩田实际上并不是这区区三百人老弱就能耕种的,他们更多的是平时看一看,有没有哪里出现问题,如果有,立即上报乡里,由乡里来解决问题。”

  “如今盐城已经开创了一系列比较成熟的农业类法器,从播种到收割,从浇水到除虫,系列生产生活类道法就有不少。”

  听到这里,李悝再次点头:“确实,农书之中就有很多记载。”

  “只是这些记载大都比较粗略,不够精细。农书第三卷曾经刊登过一种利用土行灵气的收割机,这种收割机使用大地之中的土行灵气为动力源泉,方士便可驱动,小型的收割机,一日一夜之间也能收割三五百亩土地。如果是中型的收割机,需要数名方士联合才能驱动,更是可以一日夜间收割两千亩地。”

  “只可惜我对于这种农业神器,一直处于只闻其名的状态,虽然一直都想看,但却没有时间来东宁岛走上一趟。”

  “今日李兄可以看个够,这些农书之上的器械都是可以对外出售的,一切都可以谈。”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