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这么安排,也是另有原因的。

  可以试想一下,假如,这两者的间隔拉得太长,贡士们就要不断地往返周折,长途跋涉,耗时耗力,弊端非常明显。

  但是,若将这两者挨在一起的话,考子们就避免了舟车劳顿,能够更好的把精力投入到学习和考试之中,好处显而易见。

  这么一权衡,朝廷自然选择有益的一面,所以,这两场考试才会挨着。

  这是一个很人性化的决策。

  继续说这个殿试。

  此考作为是科举路上的终极大考,和之前的考试自然大不同。

  细说如下。

  首先是主考官有变化了。

  会试及以下的考试的主考官,都是由官吏们一手担任,而殿试却是不同,主考官由皇帝亲自出马。

  除了主考官不同之外,考场也有变化了。

  殿试的考场不在贡院之内,也不存在考棚或者是号。

  在哪里呢?——皇宫。

  殿试的出题方式也和之前大不一样,有着自己固定的章法。

  流程上是这样的,考试的题目由内阁拟出,再由皇帝从中选出一道,以此来作为是殿试的最终考题。题材方面,只限策论,不出其他。

  是的,殿试只考策论!

  还有就是,殿试是不设总裁的,所有人的考卷都是由内阁首辅、次辅、以及大学士们一同阅卷。评判上采用的是‘投票制’,所以,单人无法裁断总的成绩。

  细说一下。

  若是遇到好的卷子,内阁某某就会用红笔画上一个圈;如果是一般的卷子,就画个三角形;若是较差的卷子,那就直接打个叉。到最后时,内阁成员会把红圈最多的十份卷子恭呈到圣案之前,由皇帝钦点名次。

  是的,在前十名的排名方面,皇帝是持有特有权的。

  值得一提的是,殿试的录取率几乎是百分百。

  为什么这样呢?

  道理上很直观,但凡能够走到这一步的人,都已经证明过自己了,实在没有必要再另做淘汰。除非你的答题实在太臭,否则,内阁的评判们是绝对不会罢黜考生的。

  只要你参加了殿试,基本上就是铁定的进士身了。

  但是,进士和进士也是不一样的,是有着高低等级之分的。

  分上中下三档,如下。<-->>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