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的表现。

  法正太懂了,因为他…他也是这样的人啊!

  他意识到,他与刘备刘玄德是同一种人!他们有着相同的经历,有着相同“人物”逆袭的憧憬。

  随着愈发深入的了解,他们一见如故,他们相见恨晚,法正愈发坚定了他的想法,他就像是刘备的影子,刘备就像是为他的那颗躁动、不甘、不屈的心而存在的一般。

  于是,从那时起,法正就将刘备当做他人生中最重要的挚友,这份情谊要远远的超过孟达,超过张松。

  而他回到巴蜀后,就开始与张松商量,怎么才能暗中支持刘备,辅助刘备大业!

  建安十六年,刘璋听,曹操要派司隶校尉钟繇去对付张鲁,这个消息让刘璋十分害怕,他担心若汉中被曹操先夺下,那…他的益州岂不是唇亡齿寒?

  也就是在这时,张松劝刘璋求助于刘备,让刘备带兵来安定益州,一如昔日…刘备替刘表守北大门新野一般!

  同样的,这一次…依旧是法正被委以重任,去迎接刘备。

  法正与孟达各带了两千兵迎接刘备入蜀,一切都在计划中进协

  只是可惜,有不测风云,负责内应的张松暗投靠刘备这事暴露了,被兄长张肃杀害。

  张松死后…双方也就彻底摊牌了,刘璋与刘备已然决裂,刘备直接向成都进军。

  这时候,又出现了新的变故,益州从事郑度,给刘璋出了个好主意,只要坚守城池,拖住敌方,刘备粮草有限,肯定无法长期对峙。

  只要拖下去,一定能将刘备拖垮。

  这个消息传到刘备耳中,刘备惶恐不已,又、又、又、又是法正,是他笃定,刘璋此人夙来爱护百姓,诸如坚壁清野这样损害百姓利益的事情,他绝对不会做。

  果不其然,刘璋就如同法正预料的那般,就这么徒手放弃了他唯一的胜机。

  之后的战争中,刘备打的是顺风顺水,又是法正,在这种局势下,为了避免过大的消耗,亲笔一封书信寄给刘璋,替刘璋认清形势,也正是这封信,使得刘璋那最后的抵抗之心彻底动摇了,只得无奈出城投降。

  再往后,刘备占据巴蜀,为了联合本地氏族,故而在送走孙尚香后,迎娶吴懿的妹妹为妻,但恰恰因为这吴氏是个寡妇,其亡夫是刘璋的兄长,同为汉室宗亲,是同族…

  刘备生怕违背伦理纲常。

  这-->>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