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但存留超过七成,而且还连续拖欠,该起运到朝廷的,也不起运。

  反正办事的官吏多数是江西的,看朝廷能把我们怎么样?

  这要是换成寻常人,只会想着打压江西缙绅,派遣得力官吏,想方设法,把拖欠的税赋弄上来。

  但徐景昌开辟了新赛道,拿出了新方法。

  我把几个江西的内阁学士派去江南,让他们负责苏松常镇四府。

  这里是朝廷税赋重地,也是朱棣充实国库的关键所在。

  如果一切顺利,天子拿到了钱,百姓得到了实惠,什么说的没有,皆大欢喜。

  可如果做不成,接下来徐景昌就会谏言,派遣官吏,彻查江西的积欠。

  到了那时候,鱼死网破,乐子可就大了。

  江西士绅,或者是江南士绅……伱们自己选吧。

  为了外人,牺牲老家,如此大公无私的人,势必会被家乡百姓记住的,至于什么结果,你们自己想吧!

  所以说徐景昌的坏,真是骨子里的,专门让别人难堪。

  旨意传达到了内阁,顿时变颜变色,几位学士,目瞪口呆。

  被点到名字的杨荣、金幼孜、胡广、杨士奇,还有侥幸留下来的杨溥、黄淮、解缙,七个人面面相觑,谁都不好开口。

  过了好半天,杨士奇才道:“介庵兄,你是哪里人?”

  介庵是黄淮的号,他沉声道:“我是浙江温州府的。”

  杨溥也主动道:“我是湖广石首人。”

  杨荣是福建人,很幸运,内阁没有南直隶的。

  “事到如今了,就不妨说得明白点,这就是剜肉补疮的事,到底该从哪里割肉,朝廷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咱们就是这柄利刃,能不能割下来,就看咱们的本事了。”杨士奇闷声道。

  其余几个互相看了看,唯有解缙犹豫道:“不至于吧,我看了朝廷的方略,还是利国利民的。”

  “利国利民,就是不利于士绅豪族。”杨荣哼道:“事到如今,如果不能在江南办成此事,不免会落到江西、浙江,还有福建……所有咱们只能里外一心,同心同德,不论出去的,还是留下的,都要互相照应,拼尽全力,把事情办妥。不然的话,别说朝廷没有立足之地,家乡父老也会戳我们的脊梁骨!”

  几个人交换一下眼神,属实是没有退路了。

  杨-->>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