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这么一喊,其他人也都跟着,“臣等冤枉啊!”

  没一会儿,天牢就跟夫子庙的市场似的,比赛着吆喝,声音此起彼伏,直上云霄……蹇义刚刚整理好床榻,想要休息一会儿,看到了这一幕,气得差点昏过去。

  我就想休息一下,怎么就这么难?

  “都别号丧了,仆是咎由自取,我活该!”

  蹇义这话把所有人都弄愣了。

  什么?

  蹇尚书说他咎由自取?

  那他到底犯了什么错?

  为什么会被抓进来?

  “天官大人,您倒是仔细说说,不然下官们不敢相信,怎么连您也抓了进来?”古朴声音颤抖问道。

  蹇义无可奈何,只能长叹连声,本来不想说,可是被这帮人一闹,也不能不说了。

  “仆没有核算好吏部开支,钱花得太多了。”

  钱花得太多?

  众人一听都新鲜,我们是因为账目对不上,犯了逃税贪墨的罪,怎么吏部尚书还因为钱花得多了被抓?

  难不成把钱花到了自家人身上?

  蹇义无可奈何,只能把事情详细说了一遍……坏事的根子,还在徐景昌身上!

  大明朝廷的事情共一石,徐景昌独占八斗。

  当初开征商税,徐景昌就提议增加部分官员的津贴,并且把权限交给了蹇义,让他拿捏。

  蹇义也知道朱元璋定的俸禄有点低,而且四年靖难下来,物价飞涨,早就不复国初,加上宝钞贬值太快,很多官员的俸禄领的还是宝钞,有些穷苦的清流,都要私下里借钱度日,好不凄惨。

  增加一点津贴,让大家伙过点体面日子,也是他这个吏部天官的职责所在。

  不能既让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吃草。

  蹇义权衡再三,首先应天津贴要发,主要是针对京城物价高、房价高,所有在京官吏要有这一笔钱,才能安居乐业。

  其次,京官普遍进士出身,还有很多是翰林,在地方上备受尊重的举人,到了京城,都属于不入流。

  至于监生出身的官吏,那都是洪武年间的遗物,应该妥善保存,毕竟他们要是没了,就再也没有了。

  不是科甲正途,还想混京城圈子,做春秋大梦去吧!

  因此针对百官的学历发一笔津贴也是应该的,翰林官每年-->>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