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的问题,在朝堂上只能当个孤臣,跟谁也玩不到一起去。

  哪怕徐景昌自己,也是人厌狗嫌,能把官做到这一步,也是没谁了。

  所谓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这也挺合适的。

  可就在这时候,又有一个人匆匆赶来,他向四周看了看,竟然一头扎进了徐景昌这一圈。

  此人身形高大,相貌堂堂,雍容华贵,顾盼伟然。

  正是世袭曹国公,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子太师李景隆!

  按照朱棣进城时候的说法,李景隆是功臣之首。

  嗯!

  这很合理。

  毕竟要不是他送了几十万大军,朱棣也没法赢得这么容易,更何况李景隆还主动开城,献了应天,更是居功至伟。

  只不过随着朱棣坐稳了龙椅,李景隆的日子就不舒服了。

  他遭到了上上下下的一致攻击。

  刑部弹劾他包藏祸心,图谋不轨。吏部弹劾他和兄弟密谋反叛。礼部甚至弹劾他在家接受家奴叩拜,如同天子。

  就连公认的贤王周王朱橚都上书弹劾,说李景隆曾经向他索贿。

  如果说徐景昌是人厌狗嫌,那李景隆就是天怒人怨,大家伙都巴不得他赶快滚蛋。李景隆倒也知道,平时他也不出来。

  但是中秋佳节,不能不来。

  他也没来得及仔细观察,见这么人不多,就凑了过来。

  等他到了近前,才发现朱高煦吃人的目光。

  “你还有脸来?”

  一句话,把朱高煦弄了个大红脸,正诺诺而退,徐景昌却笑了,“曹国公,好些日子没见了,你现在怎么样?”

  李景隆苦兮兮道:“凑合着活着吧,总不能寻死觅活。”

  朱高煦一瞪眼珠子,还想骂人,徐景昌却笑呵呵道:“曹国公,我最近收到了礼部的折子,要修实录,我打算保举你,负责军务部分,你有兴趣不?”

  李景隆一怔,他现在只要是个活儿就想接,别说修实录了,就算修马蹄也行啊!

  只不过谁能答应用他啊?

  “徐通政,我,我怕本事不行……”

  “不用怕,你只要实话实话就行。家父生前就说过,勋贵子弟,首屈一指,就是你曹国公,文武本事,当世少有。”

  徐景昌盛赞李景隆,听得朱-->>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