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结果就是黄金家族不断本土化……在中原这边,他们开始接受儒家,改变过去的习惯,顺应中原的风俗。

  其他汗国,也都类似,向本土势力妥协,譬如说刚刚崛起的帖木儿帝国,虽然号称蒙古后裔,可他们和鞑靼部的差别,甚至比鞑靼和大明的差距还要大!

  虽然是蒙古人,但也失去了自我。

  这算是成功吗?

  似乎也值得商榷。

  徐景昌的这番解释,让朱棣和徐皇后都沉默了……把皇子分封出去,这是挺好的事情,即便大明朝亡国了,还有人能延续朱家血脉。

  可问题是如果背弃了祖宗,他们还算是朱家血脉吗?

  更可怕的是背弃了祖宗的朱家人,反过头来打大明朝的朱家人……这岂不是更大的悲剧?

  徐皇后苦兮兮的,看着朱棣,“陛下,要不还是别费这个力气的。”

  朱棣眉头深锁,咱永乐皇帝没有别的,就是一生要强。

  “徐景昌,伱给咱仔细分析下,说说到底该怎么办?”

  徐景昌收敛了笑容,正色道:“陛下,向外发展的最上等,是能建立起稳固统治,并且改变各国风貌,让他们归附华夏,沐浴王化。久而久之,成为中原的一部分,夏商周三代,秦始皇开凿灵渠,经略岭南。汉朝通西域,开通丝绸之路……这些都是最上等的例子。”

  “次一等,就犹如朝鲜、安南等地,虽然没有并入大明,但他们依旧以说汉话,写汉字为荣,并且以小中华自居。”

  “再次一等,就是不少蛮夷之国,他们虽然不通教化,但是仰慕大明风物,不远万里,前来通商贸易,采购商货,为大明朝送来金银钱财。”

  “最后一等,就是那些既不沐浴王化,又不和大明真正往来的化外蛮夷了。”

  徐景昌道:“陛下,臣粗略总结,要往外面分封……其一,是要掌控住地方,这是一切的前提。其次,要把文明传播过去,要能改变人口的构成,要能让当地人真心归附,久而久之,和大明没有差别……这是最上等的结果。”

  “其次,要控制住地方,但也向当地的风俗妥协,因地制宜……但是,依旧要保住华夏的核心,拥有相当数量亲近大明的势力,在关键的事项上面,能够配合大明。”

  “往下说,就是虽然掌控了-->>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