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土匪,虎豹虫蛇……随便一点意外,就足以让一个大活人变成路边的白骨,连收尸的都没有。

  就比如说最典型的大秦岭南军团,为什么在秦朝灭亡的时候,坐视不理?就算他们想回来勤王,又怎么顺利开拔返回?

  且不说很多人已经在岭南安家,不愿意再受一次迁徙之苦,就算他们对大秦特别忠诚……去的时候,是以秦朝举国之力,供应他们南征的。

  如今却要以岭南的薄弱财力,支撑他们北伐……这里面的差别有多大?

  真正的战场行家,讨论的都是后勤,这才是一场战争胜败的关节。

  现在对西北用兵,问题就卡在了粮草上面。

  夏原吉思忖良久,才说道:“我并非反对讨伐不臣,只是兵马无论如何,不能超过十万,不然户部难以支撑。一旦酿成大败,后果不堪设想。”

  徐景昌含笑点头,这次他同样支持老夏的判断。

  “如果让我说,十万兵马也是个很大的负担。如果真的让我说,最好是能先把西北开发起来,要向西北移民。”

  方宾眼前一亮,难不成要按照自己的方法?

  随后徐景昌就道:“可强制移民,大举动员,损耗太大。我们最好能想办法,鼓励百姓,主动移民过去。”

  夏原吉好奇道:“定国公,你准备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诱之以利呗。”

  徐景昌提出了一个计划……凡是移民过去的百姓,都能拿到一张授田证,根据授田证,可以得到年总产量在三十石的土地……而且连续耕种三年,就可以拥有这块土地。且五年之内,免除赋税。

  同样的,往来西域的商贾,也能得到税赋减免。

  如果愿意在西北开发矿产,朝廷可以提供无息贷款。

  几位尚书互相看了看,这些措施倒是颇有吸引力。

  夏原吉先表示道:“我赞同,自从大明立国以来,人丁繁衍,许多地方已经是丁多地少,难以维系。如今鼓励他们北上,移民实边,利国利民……只是有瓦剌骑兵,又有哈烈的兵马,万一他们大举进犯,移民过去,岂不是送死吗?”

  徐景昌道:“这又是很紧要的事情,不知道兵部有没有办法?”

  方宾道:“这也就按照定国公在北平的故智……设立-->>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