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何两尊铜人都成了金兵的战利品,随着“二圣”一起到了金国,后来据说又落到了蒙古人手里。

  只是不知道蒙古人带没带回中原?

  如果他们拿回来了,那天圣铜人或许还在某个不知名的仓库里蒙尘……当然更大的可能是被人熔铸了,变成铜钱。

  “定国公,我一直想寻找天圣铜人,兴办学堂,复兴医术,造福苍生……倘若能够成功,我死而无憾矣!”

  徐景昌非常能理解朱橚的心情,而且让医学失传,国宝蒙尘,也属实是他们的过错。

  “周王,蜀王……咱们更不能浪费钱财,培养那些只会四书五经的穷酸书生了。这不是说读书明理不重要,而是说读书明理只是入门而已。咱们需要更有本事的读书人才行。”

  徐景昌用力回屋拳头,“我在应天办学的时候,就倡导需要什么,就培养什么。要账房,我们就教算学。要工匠,就教他们技能。现在需要医者,那就开办医学院。需要重新整理史书,总结前人的治国理念,经验教训,咱们就办史学院。”

  “两位殿下,任凭儒家士大夫垄断知识的时候过去了,我们必须行动起来,培养属于自己的人才。不然再过若干年,我们就算想做,也没有机会了。现在儒家地位动摇,陛下锐意进取,正是我们的天赐良机……”

  不得不说,徐景昌是真的能忽悠,朱高煦就在旁边看着,亲眼目睹两位叔父从将信将疑,变得热血沸腾,他们的情绪彻底被点燃了。

  周王想要办学,培养医者。他这些年,编撰了不少医书本草,也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之人。

  朱椿则是希望从诸葛武侯入手,到底探索一番,该怎么治理巴蜀……读了几十年的书,人称蜀秀才,结果自己都读错了,岂不是成了笑话!

  “五叔,十一叔,你们要都是赞同表弟的主张,不如联名上书,身为藩王,表率天下,教化苍生,造福社稷,父皇也会欢喜的。”

  朱橚和朱椿纷纷点头,他们俩也没有多想,很快就写了详细的奏疏,交给了徐景昌,让他递给朱棣。

  两位王爷乐颠颠等着四哥的召唤。

  但是这俩人到底还是单纯的,他们全然忘了,徐景昌这人最擅长的就是借题发挥。

  “陛下,臣现在也只是完成了北平的事情……其余辽东、大同、陕西、甘肃等地,还有不少的麻烦。臣肩负巡视九边的重任,却不能完成吾-->>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