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天子脚下,规矩太大,也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按照理想的情况,朱棣最好在中原选个都城……比如开封、洛阳、商丘……当然了,这些地方由于黄河泛滥,也未必合适。

  反正这事也急不得,如果财力真的允许,避开主要的大城市,专门建造一个中等规模的都城,也可以考虑。

  但不管怎么说,徐景昌先把老朱家的坟地给占了。

  黄土山的风水,那是不用说的。

  朱椿去了一趟,回来那是赞不绝口,给徐景昌伸出了两个大拇指。

  “五哥,就冲这个位置,定国公真是有心人啊!难怪你总是说他好,属实不一般。”

  朱橚笑了,“十一弟,我的那本《救荒本草》正是定国公帮忙刊行的,他这个人聪明睿智,主意最多,你有什么想求他帮忙的,只管说就是。”

  朱椿犹豫了一下,“五哥,定国公当真能有求必应?”

  朱橚点头,“五哥说话你还不信,咱们这就去见他。”

  两兄弟一路上不停聊着……蜀王朱椿在老朱众多儿子当中,以忠孝好学著称,他身边聚集了一大堆的儒士,整天在一起讲学辩经,好不快活。

  “五哥,你别看巴蜀号称天府之国,其实就是那么一块,往西、往南,都有土司,汉夷杂居,语言风俗各异……当初皇考把小弟封到了蜀地,我就想着花力气讲学,敦睦分化,教导百姓,砥砺正气,使人心归附。”

  朱橚笑道:“十一弟好心思,元廷霸占中原百年,不光是巴蜀之地,还有云南,北平等处,包括我在的开封,中原之地,都有不少蒙古人和色目人混居。推行教化,使之归附大明,天下一心,万姓一家,这才是大功德,大造化。”

  朱椿脸微微一红,“小弟也只是想略尽绵薄而已,奈何这钱也不禁花啊!”

  朱椿跟朱橚诉苦了,当年他就藩巴蜀,朱元璋让户部给他送去了三十万锭宝钞……让他用来赏赐身边人。

  “五哥,这点钱我不到一年就花光了,后来都是拿我的俸禄维持,田庄产出的七八成也都用来招待读书人了。小弟属实羡慕,五哥的著作能刊行天下,造福苍生,小弟也想有所成就,方不负皇考希望。”

  朱橚听完也很赞同,身为藩王,干点正事,表率天下,自然是对的。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