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事了,张辅上书了!”

  徐景昌听见朱高炽大呼小叫,也不得不把房门打开,请他进来。

  “你嚷嚷什么啊,天塌不下来!”

  朱高炽急赤白脸道:“我跟伱说,这回你可不能大意了,张辅已经上书,他拟定了一套详细的进军方案,父皇看过之后,十分赞许,而且他有意让成国公为主将,张辅给他当副手,一起出征安南。”

  徐景昌一怔,朱能和张辅貌似好像在哪本看过,朱能就是这一次出兵染病死的,然后张辅打安南,立下了赫赫战功,才升到了英国公的位置。

  张辅他爹张玉,绝对是朱棣最心腹的爱将,追随他起兵靖难,如果不是中途战死,勋贵的第一人,非张玉莫属。

  而张辅本身也颇有韬略,在年轻一代里面,算是佼佼者。

  朱能等人没有上书,那是给自己一个面子,张辅上书,从某种程度上,就代表了勋贵的态度,他们想要借安南胡朝的人头,给自己增添一点军功,毕竟靖难过去了两年多,大家伙都静极思动,不打仗勋贵还有什么前途!

  “表弟,我仔细权衡过了,无论如何,也不能从陆上出兵,开支太大,应天起运一百石粮食,能送到云南的不足三石,送去安南,只怕连一石都没有。要不这样算了,让成国公和张辅领兵,坐着郑和的船只,前去安南,你看怎么样?”

  徐景昌诧异了片刻,笑道:“殿下这个想法确实不错,但此事只怕是行不通。”

  朱高炽怔了怔,也明白过来,苦笑道:“堂堂国公,怕是不甘心啊!”

  徐景昌也暗暗叹口气,水陆之争,在哪里都会有的。

  勋贵反对水师出击,也有很现实的考虑。

  如果往后的战斗以水师为主,他们岂不是成了摆设?

  这帮人怎么会甘心?

  朱高炽急得冒汗,“我说贤弟啊,现在怎么办?文臣武将都主张打,民间也议论纷纷,你再让我拿那个四阶段战术,只怕也不管用了。”

  徐景昌微微一笑,“其实吧,也不用担心,我这几天也是拟定了一个方略。”

  “方略,什么方略?”朱高炽惊讶道:“快让我看看。”

  徐景昌摇头,“这事情只能先跟陛下讲,然后看陛下的意思。”

  朱高炽更加好奇了,“我说贤弟啊,咱们俩这关系,你还瞒着我?你知道的,我一向嘴严,不会泄露出去的-->>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