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姑父叫朱棣》 第一百零九章 成家立业,传宗接代(2/5)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手,打出不一样的生态化反……

  简言之,过去读书人只能皓首穷经,努力读书,争取渺茫的科举功名。那些没成功的,也就留在乡下,开私塾,写书信,帮着老百姓操持婚丧喜庆,勉强度日。

  现在却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充当账房,去下面放贷,帮着百姓解决燃眉之急。

  就像这个宝钞……在老朱手上,三令五申,耗费好大力气,最后还是不免贬值严重,难以维持。

  可是到了自己手里,可以发放贷款,可以抵偿田赋,盐税……整个循环打通了,光是宝钞一项,在过去八个月里面,就增发了五成以上。

  最奇妙的是,发了这么多宝钞,还没引起钞币贬值,大明的财富就这样无形中增加了许多。

  毫无疑问,这都是朱元璋想不到,也做不到的。

  还有邸报……伴随着这玩意的发行,消息的传播确实加快了好几倍。

  而信息传播加快,就代表着朝廷控制力增强……因为很多时候,不是打不下来那么大的土地,而是打下来了,却不知道怎么控制。

  不能进行有效控制,那还不如不要。

  这也是文臣们对待开疆拓土持反对意见的原因所在,都是赔钱的玩意,没事瞎折腾什么!

  但是如果消息传播加快,控制力上去,最大的问题解决了,那是不是可以卯足了力气,开疆拓土呢?

  朱棣也说不好,一定行得通。

  但他隐隐约约意识到,要超越老爹,就不能因循守旧,必须打出新的组合拳。

  “徐景昌,老二和老三的生意,到底能有多大的用处?”

  徐景昌顿了顿,笑道:“陛下,这个臣也说不好,要不陛下亲自去瞧瞧?”

  朱棣眉头挑了挑,笑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朕光在朝堂上听朝臣讲述,看锦衣卫的呈报,到底不如亲眼目睹的明白。”

  朱高煦的工厂多数在城外,还有在苏州和杭州等地,因此朱棣和徐景昌去了朱高燧在京城的书局作坊。

  等到了这里,朱棣就感觉到了那种不同寻常的味道。

  这一座书局,至少有上千员工,出来进去,非常繁忙。

  朱高燧听闻老爹驾到,那也是屁颠屁颠跑过来,美滋滋向朱棣介绍自己的成就。

  “父皇,孩儿手下有两三百人,专门了解各种消息……有人在通政司,等候朝廷主要-->>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