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第955章 船屁股怎么爆炸了?(求订阅)(2/4)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军出身,当过吴襄的家丁,跟随朱皇帝定江南后就一直负责炮台的守备,再后来转成了海军。不过他不会操船,也没海上服役的经历,就是守炮台的陆地海军。

  在明军大元帅府海军司下,现在有几个“海军总兵”的职位,也就是基地司令。袁若飞因为资格够老,而且办事也比较牢靠,所以就当了海军定海总兵,负责定海锚地的守备和舟山岛的防务。

  而杨伟明则是炮兵科班出身,他是江南人,考入南京讲武堂,修了炮科,当了七八年的炮兵,然后也转了“陆上海军”,当了沈家门炮台的守备,其实就是个营级指挥官。手下有四个连,一个要塞炮兵连,一个野战炮兵连,两个燧发枪连。

  其中要塞炮兵连装备的是12门24磅铸铁短炮——这点火炮要是摆在吴淞口,倒也能抵挡住企图入侵的敌方大舰队了。可是在定海锚地这里,还真是不够瞧的,只能集中在沈家门码头附近,用来掩护海军泊位。

  但是12门24磅炮又能有多少威力?而且还不是昂贵的长管炮,而是廉价的铸铁短炮——这种火炮更像是榴弹炮,而非加农炮。

  这年头海战打起来都是几百门乃至几千门火炮对轰的,即便是实力不足的西班牙东方无敌舰队的29艘战舰上也配备了近800门大炮,其中的24磅炮的数量也不下30门。

  沈家门炮台的12门24磅炮,如果正常发挥,也就是重创一两条两三百吨级的小盖伦而已。

  撞了大运才有可能击沉一艘——打实心弹是打不沉的,得是纵火弹打进炮舱点燃火药,然后火势失控,才能搞沉一条西班牙人的战船。

  从概率来说,是微乎其微的......区区12门炮,在整场战役中也就打个三四百发,能中个十发就很不错了。

  但是沈家门炮台却在洪兴九年三月的时候领到了一种革命性的炮弹——木托开花弹!

  这种炮弹早在围攻北京之战前就出现了,据说是朱皇帝亲自设计的!就是将一枚铸铁开花弹固定在一个木托上,整个塞进炮膛。而在开花弹的前部则有一个开孔,可以塞进一个木制的引信管。在发射前,炮手会点燃引信管中的延时引线,然后将引信管塞进开孔。

  因为木托可以稳定球形开花弹在炮管内的出膛方向,还可以起到闭气作用,提高弹丸的初速度,所以用24磅短管炮发射的开花弹打得既准又-->>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