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起?

  所以收复四川的战争还没开始,马士英、曾英就和南人党成“战友”了今天马士英带着曾英到访,就是想从老朋友阮大铖那里探一下朝廷的底牌。

  阮大铖和马士英他们寒暄的场面话说完,终于开始说起了正事儿。就看见阮大铖一脸严肃:“瑶草兄,现在流寇在四川一年至少刮一千五百万两,还能民生安逸要不你们就按这个数目来吧!”

  一千五百万加了十倍的税啊!

  “太多了!”马士英摇摇头,“实在太多了”

  “多吗?”阮大铖摇摇头,“瑶草,等你接了江南巡抚的差,就知道什么叫多了现在江南一年上交的钱粮折银多达两千万,而且江南省还不包括应天府!四川那么大,一千五百万算多吗?”

  “圆海先生有所不知,”川贵总督曾英连连摇头道,“川军的根底就是四川士绅的团练,大家打生打死那么多年,最后打出个增税十倍,这,这,这”

  阮大铖两手一摊:“可你们打不过流寇啊!”

  “但是我们也没让流寇出来啊!”曾英道,“这些年不是咱们在西边顶着,流寇早就杀出来了朝廷不能忘记咱们川军的功劳苦劳啊!”

  “怎么就忘记了?”阮大铖一愣,“川军将士升官发财的人不少吧?朝廷也没少给川军军饷啊!”

  马士英道:“陛下说了,流寇所均之田,不能再还给原主四川士绅和有功将士,将来只能从流寇的军田中取地。”

  “原来如此”阮大铖想了想,“那大约有多少土地可以分配?”

  曾英不答,而是看了马士英一眼,马士英道:“约莫有一千五百万亩。”

  阮大铖又问:“还剩下多少?”

  “至少三千五百万亩。”马士英说。

  “那总数就是五千万亩,一亩交纳相当于三钱银子的大米,就是一千万百万两了,安装现在的米价,也就是两三斗吧”阮大铖道,“四川还有盐税,三百万总有吧?扣去盐税,那就是一千三百万两,一亩交两斗米就足够了。

  其中大约两成是给地方作为收税开支用去掉,实缴不过一千零几十万石。”

  现在明朝的田赋、田租是可粮可银,而且不计火耗,百姓只需要到县缴纳即可,运输成本也不高。

  而官府拿到粮食或银子后,-->>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