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战争”外,他们就没有可以研究的战例了。

  没有战例可以研究,在战役组织这个层面自然就“活”不了。

  现在孔老师带着三十年战争的战例和宝贵经验来中国开补习班了,还不赶紧报名去学?

  朱慈烺又将目光投向了“睁开眼睛看世界”的郑芝龙。

  郑芝龙道:“陛下,老臣知道东宁军中有几个少年才俊,都在讲武堂学过兵法,又在东宁带过兵,不如让他们都来当这个法兰西亲王的学生?”

  东宁军也是有陆师的,规模不大,但是相当精锐。其中的军官都在讲武堂学习过,有几个还非常优秀。但是因为克难新军排斥南人,所以只能在东宁军中任官。

  朱慈烺笑道:“好啊,也让大师兄挑几个将种带着一起来吧。”

  “郑森也要来?”郑芝龙问。

  “当然了!”朱慈烺笑道,“这课得补上!老泰山,你可别以为大师兄是进士就可以不补课了。”

  什么?郑芝龙愣住了,进士都要补课?

  朱慈烺道:“不仅大师兄要来补这个课,吴三桂、代王、史可法、左懋第、吴国勇、李成栋、黄得功、高杰都、郝摇旗他们都得来补课!吴襄、李岩、三辅、若琏,你们也得补!”他语气放沉,“朕也和你们一起补这个课!凡是朕点到名的,谁要不来,都回家带孩子去!”

  好了,孔代亲王变成军事补习老师了而大明朝的将帅们,都得跟着朱慈烺一块儿去上补习班!

  这下所有人都惊呆了,除了管账的郑芝龙,都得去补习班了还得和郑森带来的东宁军的娃娃们一起补习!

  吴襄老爷子问:“那,那咱们还和东虏打仗吗?”

  是啊,将军们都上补习班去了,仗还打不打了?

  “不耽误!”朱慈烺道,“先补习,学会了再去打又不是要从头学,有个一年时间还不够?”

  头一回听说,眼看都要打仗了,将军们居然都不会打,还要上补习班现学!这仗还能打赢吗?

  难道大清国的气数还没尽?

  法兰西的孔代亲王,这个时候正在罗大公和南京讲武堂副司业石瑞恩的护送下,从上海往南京而去。

  不是坐船去的,而是骑着讲武堂所有的矮胖子河曲马往南京去的。为了显示隆重,朱皇-->>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