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而是出去种地的,种地没有暴利,必须得精打细算。

  大奸商郑芝龙已经算好了,所以现在是一脸肉痛,摇着头说:“不好做,不好做......捎带关粮米是一回事儿,专门造船运米那是另一回事儿。关粮米不赔就行了,反正入口的商船都是轻载,多装一点也不增加什么成本。

  可是为了运米打造万石大舟就不一样了!这种大舟真要造好了,就得选用暹罗胭脂木,一条大鸟舟的造价怎么都不会低于一万五千两。一万五千两拿出去放贷一年得多少?算个两千两不过分吧?

  而要操控好这条大鸟舟,至少要雇用四五十名水手。人事上的开销,一年怎么都得四五千两吧?

  还有南洋税和入港船税要缴,两者相加,又是两三千两。

  另外,一条大鸟舟总共能跑多少个来回?被风浪打沉的概率又有多高?遭遇海盗的概率又有多少?一条大鸟舟一年算个一万两千两成本一点都不多啊!要赚出成本得运多少米粮?

  所以这买卖不好做啊!除非朝廷能贴补一点造船的费用。一条船补个六千两,也许就容易一些了。”

  郑芝龙当然是奸的!他给朱皇帝算得账根本就不对!

  首先,郑芝龙所说的造价是包含火炮的价格。郑家拥有水师战舰,根本不需要为运米的商船加装大炮——商船毕竟是商船!造得再坚固,也不可能和战船相比。

  而且一共就四五十个船员,又要操船又要操炮的,能有多少战斗力?所以武装商船的火炮基本上是吓唬人的东西。

  郑家自用的大鸟舟不需要装炮,这样载重更多,造价也更低,一万两千两足够建造一条万石大鸟舟了。

  其次,南洋税是郑家自己收的。郑家的船自己交给自己,和不交没有什么不同。而船只的入关税,即便按照标准交纳,也是用粮食抵税,实缴没有那么多。

  再者,这些运粮的大鸟舟在出国的时候也不会空载。一样可以运人运物,哪怕运粮入口没什么利润,往外运人运东西还是能赚的。

  最后,有了从金瓯、静海运粮回国的长单和大单,郑家就有必要重新打造自家的船队,将所有的商船都换成这种批量生产的大鸟舟——到时候所有的船都是一个型号,而且都是大船,运营成本就能大幅降低了。

  如果再能让朝廷给每条大鸟舟提供60-->>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