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许多零星的抗清力量存在!计口授田的法令一出,就掀起了一个小小的抗清高潮。

  不过在多尔衮的全力压制下,河南山东的地盘上总算也没闹出太大的篓子——其实他也不是非得没收士大夫的土地不可,只要地主答应按照一亩四升的标准纳粮,他就承认地主土地的所有权。

  可问题是在北方人口大量减少和计口授田开始推行的情况下,土地不值钱了,人口才是最要紧的生产资料。

  在这种情况下,哪里还会有农民愿意缴纳超过皇粮的绅粮?

  没有农民租地,地主有再多的土地不也白搭?而且还得纳粮......

  毫不夸张的说,这一波的计口授田,就是对北方士绅地主阶级的最后剥夺。

  而到了顺治二年的冬天,随着秋收的结束和“纳粮季节”的到来,河南、山东、北直隶等“清占区”的反抗,已经基本结束了,只是山西不很太平。

  因为在一亩缴纳四升皇粮的“优惠税率”诱惑下,几乎所有还在租种土地的农民,都选择成为大清的顺民。

  所以到了十月份的时候,多尔衮就得意洋洋的回到了多铎的大将军衙门所在的东昌府城。

  他的“南征”差不多完事儿了,也该回北京去继续当他的摄政王了。

  对了,“豪格的尸首”也在东昌府摆了有些日子,也该拉回北京风光大葬了。

  负责护送豪格尸体的是鳌拜,这个豪格的忠奴,现在似乎投靠了多尔衮和多铎。听说多尔衮回了聊城,就连忙到大将军府拜见。

  “奴才鳌拜,恭请皇叔父摄政王金安!奴才给皇叔父摄政王道喜了!”

  “道喜?”多尔衮大马金刀的在椅子上坐着,只是笑吟吟问,“有什么喜事?本王怎么不知道?”

  鳌拜笑着:“奴才也是才看了塘马送来的邸报,知道有来自西洋红夷英吉利国的夷使来朝进贡。”

  “哦,”多尔衮笑着,“有什么好东西?”

  一边的多铎也乐了起来,“十四哥,你猜猜这红夷英吉利国的特产是什么?”

  “红夷的特产?”多尔衮半开玩笑地说,“难道是红毛娘们?”

  “哈哈哈......十四哥,你家的娘们还不够用?”多铎大笑,“十四哥,和你说了吧,这红夷英吉利国的土特产就-->>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