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尔哈朗皱眉道,“淮河又不大宽阔,冬季的时候水位甚浅,据守还能涉渡,我满洲大军怎么会过不去?”

  多尔衮笑道:“我读了史书,发现自古取江南者,多是由汉入江而得手的,单靠东路涉淮渡江而全取江东是极难得手的如果江东不能平定,江淮也很难全取。毕竟淮南相对淮北地形狭窄,淮东水网遍布,淮西又有大别之险。临近长江还有安庆、和州、江浦、仪征、扬州、瓜洲、通州等城池可以依江而守。我们即便得了淮南大部,也得久驻大兵,为持久之防。从淮南所得的那点税收,恐怕还不够支付兵费的。

  况且南朝在山东布置极多,特别是有一座登州坚城位于渤海之滨,可以驻扎舟师水军,如今是什么北洋水师之巢穴。如果不能将之拔除,辽东、辽西、北直隶沿海便再无宁日。辽东、辽西、北直乃是我大清根本之地,如果日日夜夜都在南朝兵锋之下,淮南之地即便得了也不能长久坚持的,那还不如顿兵淮河以北。先全有山东、河南之地,再徐图荆州襄阳。如能得到荆襄诸郡,再来考虑取东南之计吧。”

  “还是摄政王高明!”济尔哈朗听完多尔衮的长篇大论,佩服地点点头,“那咱们该怎么平了河南、山东?朱家太子既然盼着咱们进步兵河南、山东,他必然有所准备,河南、山东,怕不易取吧?”

  多尔衮思索了一会儿,皱眉道:“既然要狮子搏兔,就得把老十二和老十五的大兵从陕西撤出来也不能撤干净了,得拿住潼关、延安和榆林,如此就能占据陕西的地利。其他的地盘,就让吴三桂和李自成去争。”

  根据多尔衮的布置,陕西就是清、顺、吴三分天下了而他这番布置,也等于将吴三桂看成了一个半独立的势力。

  济尔哈朗心算了一下:“肃王收拢了不少新附兵,手头有六七万人,英王、豫王带去陕西的兵马不下五万,留下两万,还能抽出三万,合兵一处就是十万之众了!”

  这十万人当然不可能都是真满洲,真满洲的数量加一块儿也没那么多啊!即便把编入各个旗的汉军都算上,也拉不出十万之众。这十万人之中,有三四万人是所谓的绿营兵,他们原本要么是明军,要么是地方上的豪强,也有一些是大顺军系统内的边角料。现在都被清朝收编,拿得是一两半到二两银子的饷。不过他们当兵打仗的劲头并不差多少,因为跟着八旗大爷可以烧杀抢掠

  在历史上,这帮绿-->>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